Friday, February 06, 2009

How to measure a player’s value 1-2

by Colin Wyers / The Hardball Time

Value versus True-Talent Level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樣本數的問題只存在於測量表現時的精確度,跟量測球員的「能力」無關。通常我們對於測量球員的價值會比較有信心,但是對於了解他的「能力」就不會有同樣的信心了。

比如說,在 2008 年球季球之前,Ryan Ludwick 的生涯打擊表現是:.215/.319/.446。然後,在 2008 年時他打出了 .299/.375/.591,比大家預期的好上許多。因為有他過去的成績作為參考,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 2008 年時打出了超出實力的表現。但是如果是為了要建構出球員的「價值」,我們其實並不在忽他的能力和 2008 年的成績到底有什麼關連。不管他是不是因為運氣所以多打出了幾支安打,那些安打為球隊提供了分數和勝利,而這就是我們想要測量的東西。

Setting the baseline
每個價值的量表都需要有一個「基準」,無論是不小心的或是刻意找出來的,總是會需要一個。基於這個理由,仔細思考並了解自己要用的基準,和使用它的原因,是很合理的。最常見的有:
◎『絕對值』,或是高於零的值:Win Shares 是最常見的絕對值量表,每個勝利都被紀錄在這個系統裡。
◎後備球員等級,通常定義為比「可任意取得的球員」高多少的值,也就是任何球隊都可以用聯盟最低薪取得的球員。要注意的是當我說「任意球隊」這其實是個限制。Evan Langoria 就算今年是領聯盟最底薪,但是光芒隊顯然不會把他交易出去。要注意的是,就算是用交易取得,也是有付出的代價,即使與薪水無關也一樣。)
◎平均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基準,比如說在 The Hardball Times 這邊我們就還有 Win Share Above Bench,這個基線是用一個平均的板凳球員能打出的成績來作比較。或者,你也可以把球員拿來和一個平均水準的先發球員作比較。或是還有許多其他不同的組合方式,能都當作一個系統的基準。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在多數的狀況下,基準的選擇只是表現方式的不同而已,而不會改變背後的事實,因為要知道數據的真實意義,還是得知道整個取樣的時間有多長。只要你把價值和上場的時間結合起來,就可以輕易的在這些基準之間轉換。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去關心這些基準呢?

基準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關心的並不是球員本身,在棒球這個比賽裡,沒有任何球員能夠唱獨角戲。我們要知道的是球員對球隊的貢獻,也就是他比他所取代的球員好多少。如果常看各個棒球討論區或留言版,多半會看到像這樣的說法:「如果這樣做的話會帶來多大的傷害?」在這邊我們要想的是機會成本的問題 -- 上場時間的總合大致上來說是固定的,而且某個球員上場了,就代表另一個球員沒辦法上場。

從這個角度來看,權衡球員價值的「原點」應該就是把球員拿來和,比如說你我這樣的人來比(除非貴讀者是個有大聯盟身手的人 @_@)。坦白來說,我不覺得這樣比有什麼意義:除了投手之外,一個打擊率只有 .151 的打者當然還是比我們來得有貢獻,但是從球隊的角度來說,實在很難看得出這樣的選手貢獻在哪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把球員拿來跟「平均水準」的球員相比,會讓某些人感到困擾 -- 他們指出,而且也沒錯 -- 低於平均水準的球員也是對球隊具有貢獻。這邊的基準並不是在說他們沒有價值,只是他們的價值低於平均球員。

比較常見的中間作法是用「後備球員等級」來當基準。這個標準不像「平均水準」這麼高,不會讓一半的球員變成負值,不過他也沒有低到「絕對無用」的等級。基本上可以把後備球員等級當作是「Mendoza Line」一樣的東西 -- 也就是我們評斷擁有這個球員會不會比沒有還好的標準。如果一個球員表現比替代等級還差的時間太久,那他就會被踢掉,因為這表示球隊可以從小聯盟裡拉上來一個球員,而且打得比較好的機會還滿高的。

要注意的是,所謂「後備球員等級」是很難決定出來的,因為「後備球員」的定義也不儘相同。在這邊我們要提及一個重點:不要把兩個宣稱使用「後備球員等級」的系統所產出的數據直接拿來比較。這並不是在說這個概念是無用的,只是要強調這個標準是很抽象的。

你一定常常會看到這樣的說詞:某某球員的價值顯然是完全錯誤!棒球迷常常對於自己球隊的球員非常非常的寬容 -- 或是殘忍。這些印象會受到球員的表現,以及球隊的戰績影響。球迷也往往會認為因為自己長期的關心,他們知道了許多外人所不知道的「知識」。

這些人中有不少會非常的「主動」提醒你這些事。

我是個對於測試、證明有堅定信仰的人。如果任何人展示出任何一種評斷球員價值的模型,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他證明這個模型能用的資料。如果他沒能提出這樣的證明,那就要很小心的去接受他的結論:即使你從別的地方知道這個人是值得信任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只是要說這個模型一定是錯的而你的想法一定是對的,那一開始就不需要來看別人所提出的想法了不是嗎?如果我們對於球員價值的認知是完美的,從頭到尾我們就不需要再去建構任何模型了。

所以,要抱持著懷疑的心,多問問題,但也別忘記自己也要有足夠的證據才能跟對方達成有建設性的意見交流。而不是只因為對方的結論和你不同就生氣。如果你認為對方的模型是錯誤的,就說出來,並且告訴對方為什麼他的模型不準確(或是有偏見)。同時也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錯的是對方,而不是自己。

下一篇,我們將會討論要怎麼適當的評估球員在場上的表現。
在第三篇我們將會檢視怎麼把球員的價值轉換到他的薪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