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pect (pra spekt) - noun
Something expected; a possibility.
在介紹新秀之前,我要先談幾句關於我的排名。要能進入這份排名,球員必須要滿足被選為年度最佳新人的上場時間門檻,而且不能超過服務時間的門檻。這表示一個新秀在大聯盟裡的打數必須少於 130 個,或是投球局數不能超過五十局。也就是說,Felix Hernandez 或是 B.J Upton 不會在列表中。另外,我不會排那些還沒,或是不會在小聯盟或是 AFL 裡出賽的球員,像是 Justin Upton 或是 Kenji Johjima。我沒有一組確定的公式來評估這些球員的排名,不過有三個關鍵因素是一定會看的:
年齡和競爭程度:
在多數的情形下,一個 20 歲而在 2A 表現尚可的新秀會比一個 25 歲而在同樣聯盟當王的球員讓人印象深刻。這不是在說年輕的就是好新秀,而年紀稍大的就不行。不過很顯然的這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比如說,某個新秀缺乏 plate discipline 有的時候是沒關係的,因為他可能在所屬聯盟裡是個很年輕的球員,所以被一個具有高三振四壞比但是又升不上去的老投手修理是沒啥關係的。
守備和未來守位:
評估在大聯盟裡的防守功力已經夠難的了,要在小聯盟選手身上做同樣的評估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在小聯盟裡,遊擊手一年失誤個 40 次是很平常的,球員們還在學習新位置等等。許多新秀也發現他們在小聯盟體系往上升的時候常常也在防守的光譜中移動,而球員的整體狀況也至少要試著把未來可能的最終守備位置也考量下去。也就是說,小聯盟的遊擊手如果是個打擊好手那是一件很棒的事,但如果最後他守遊擊的可能性很低的話,就沒那麼好了。
統計上的表現和影響因素:
在這裡,一個新秀必需要表現的像個新秀,因為他是第一輪選秀進入或是他穿起制服很好看都不足以幫助他升上大聯盟。除此之外,有許多球員的表現並不會很明顯,也就是說,同樣是三成打擊率或是防禦率 3.00,不表示他們的表現就是一樣的。小聯盟的比賽裡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場地因素」,比如說對投手有利的球場或是對打擊有利的球場,甚至不同的聯盟也有這樣的特性。
最後,這份排名並不是絕對性的,我也不是個比其他密切觀察小聯盟的人優秀得多的新秀專家。我的排名反映了我對一名球員未來成功機會有多大,以及他們的成就會有多高的感覺。有些在這份名單裡的球員下個月就會在大聯盟出賽,也有些球員可能好多年都沒辦法見識到大聯盟。
50) Ryan Garko, Cleveland Indians
Position: First Base Bats: Right DOB: 1/2/1981 Career Stats
YEAR LVL AB AVG OBP SLG HR XBH BB SO找出該怎麼處理像是 Ryan Garko 這樣的球員正是把新秀用數字排名出來的困難所在,但同樣的這也是有趣的地方。新秀們有著不同的身材體型,因此要直接比較兩個不同的球員就已經很難了,更別提要從十來名非常好的新秀中找出一個球員佔走前五十名列表的最後一個更是難到不可思議。以 Garko 來說,有人會說他已經是大聯盟等級的選手:二十五歲、而且在小聯盟每個階段都打出漂亮的成績,包括去年在 3A 打出 .303/.384/.498 的表現。但是要和比較年輕而未經琢磨的球員比長遠的潛力就有點難了。
2003 A 165 .273 .337 .406 4 13 12 19
2004 A 238 .328 .425 .609 16 34 26 34
AA 172 .331 .397 .523 6 21 14 28
2005 AAA 452 .303 .384 .498 19 47 44 92
因為 Garko 比較接近完成品,所以我們就說他比像是 Andrew McCutchen 來得好嗎?嗯,這要看情形。可能跟我逃避風險的天性有關係,不過因為我從 Garko 的身上我能看到他對印地安人隊的價值,Garko 是一個打擊威力高過平均的球員,雖然防守還需要一些磨練,但是只要印地安人隊決定要放棄 Ben Broussard,他馬上可以上場成為先發球員。他可能只能給球隊幾年的好表現,但是他完全爆掉的機會實在微乎其微。像 McCutchen 那樣的球員,往好處看,他們有可能會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都有全明星級的表現,但是缺點則是在 Garko 已經上場為球隊作出貢獻之後很久,McCutchen 可能連大聯盟都還上不去。
49) Russell Martin, Los Angeles Dodgers
Position: Catcher Bats: Right DOB: 2/15/1983 Career Stats
YEAR LVL AB AVG OBP SLG HR XBH BB SO我很喜歡年輕而且上壘技巧高、防守工夫出色的捕手,而 Russell Martin 正是符合這樣條件的球員。在 2003 年第十七輪被選入,他在小聯盟的 369 場比賽裡有 .391 的上壘率,而且大家都認為他在本壘板後方的表現相當出色。他上個球季在 AA 打出 .430 的上壘率,在 Southen League 排名第二,只輸給 Jeremy Hermida 的 .457,而且他還偷偷的盜了十五次壘,所以得到了「以捕手來說跑壘算很厲害」的封號。
2003 R 188 .271 .368 .436 6 19 26 26
A 98 .286 .343 .439 3 8 9 11
2004 A 416 .250 .366 .421 15 40 71 54
2005 AA 409 .311 .430 .423 9 27 78 69
他最大的問題是他的長打力會不會長出來。2004 年時在 A 的 416 個打數裡打出十五支全壘打和二十四支二壘安打之後,他上個球季的 409 個打數只打出九支全壘打和十七支二壘安打。無可避免的,Martin 現在被拿來和前道奇隊的捕手 Paul Lo Duca 比較。雖然就捕手新秀來說,這樣的比較算是不錯的評價,但是 Martin 應該會比 Lo Duca 更具有長打力。在多數的球團裡,Martin 應該就是未來的捕手人選,但是在道奇球團中,他們得決定就長期來說這個位置要給他或是 Dioner Navarro。目前 Navarro 略有領先,以後應該會是 Martin。
48) Mike Jacobs, Florida Marlins
Position: First Base Bats: Left DOB: 10/30/1980 Career Stats
YEAR LVL AB AVG OBP SLG HR XBH BB SO如果我們把新秀分門別類的話,Mike Jacobs 會和 Garko 排在同一組。就一個新秀來說,他的年紀有點大,而且防守能力不太出眾,不過有能力在攻擊上打出不錯的成績,而且已經準備好上大聯盟了。他們兩個以前也都是捕手,不過Jacobs 在捕手的位置上還沒有被完全放棄。和 Garko 不同的是,Jacobs 已經在大聯盟掀起一陣水花了,他去年為大都會隊出賽了三十場比賽,打出三成一零和十一支全壘打的成績,長打率 .710。之後他成為 Carlos Delgado 交易案裡的一部份,被送到馬林魚隊,所以 Jacobs 將會在重建中的馬林魚隊裡得到很多規律出賽的時間。
2003 AA 407 .329 .376 .548 17 54 28 87
2004 AAA 96 .177 .245 .271 2 5 9 30
2005 AA 433 .321 .376 .589 25 64 35 94
MLB 100 .310 .375 .710 11 18 10 22
Jacobs 的三振數是有點多,被保送的次數則有點少,不過他的打擊能力算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保有長打威力的同時,還能有不錯的打擊率。他 2003 年在 AA 聯盟的 119 場比賽裡打出 .329 的打擊率,而且有 17 支全壘打和 54 支長打。在 2004 年時,他因為唇狀肌拉傷只打了 27 場比賽。這個傷勢對打者來說不像是對投手一樣嚴重,而 Jacobs 也的確在 2005 年重回球場以後表現相當出色,在被叫上大聯盟之前在 2A 的 117 場比賽裡打出打擊率 .321、全壘打 25 支和 64 支長打的成績。可能不能對他有太高的期望,但是他應該能打出一些大約 .275/.335/.500 的球季,尤其是如果有人和他 platoon 的話。
47) Chuck James, Atlanta Braves
Position: Starter Throws: Left DOB: 11/9/1981 Career Stats
YEAR LVL G GS IP ERA H HR SO BB雖然他的成績看起來有最頂級新秀的水準,Chuck James 有幾個數據看起來讓人有點擔心。一方面他是一個體型嬌小的左投,而且快速球球速不怎麼樣,他同時還是一個極端的飛球投手。這樣的組合很糟,尤其是在小聯盟裡的高飛球往往到了大聯盟就變成是二壘安打或是全壘打。不過有的時候,或許我們就是得看他的表現,而不是他怎麼達成這樣的表現。他在小聯盟的成績不只是不錯而已,而是非常棒。下面是他 2005 年在小聯盟的總成績:
2003 R 11 11 50.1 1.25 26 1 68 19
2004 A 26 22 132.0 2.25 92 6 156 48
2005 A 7 7 41.2 1.08 20 1 59 8
AA 16 16 86.0 2.09 62 4 104 18
AAA 6 6 33.2 3.48 21 4 30 10
GS IP ERA SO BB AVG OBP SLG把這些數據和他前兩個職業球季的表現加起來,你會發現他的成績是 2.04 的自責分率、三振四壞比是 417 比 103,總局數 343.2 局。如果那還不夠看的話,他去年在季末時被勇士隊叫上大聯盟投了 5.2 局,防禦率 1.59。缺乏頂級的球威和高到離譜的飛球比率是讓他的新秀排名與數據相比顯得不好的原因,不過他還是滿值得注意的球員。雖然快速球不怎麼出色,他還是能交出一局平均三振一名打者的成績,而且雖然他讓打者打了一堆高飛球,目前他在職業比賽的 349.1 局裡也只被擊出 16 支全壘打。
29 161.1 2.12 193 36 .179 .231 .277
46) Ian Kinsler, Texas Rangers
Position: Second Base Bats: Right DOB: 6/22/1982 Career Stats
YEAR LVL AB AVG OBP SLG HR XBH BB SO在 2003 年第十七輪被選入的 Ian Kinsler 因為 2004 年在 1A 的 59 場比賽裡打出 .402 的打擊率而聲名大噪。他在那個球季被升到 2A 以後的 70 場比賽也交出 .291/.401/.465 的成績,然後去年在 3A 的 131 場比賽裡也有 .274/.348/.464 加上 23 支全壘打、總共 53 支長打的表現。原本是遊擊手,他去年開始轉任二壘手,有部份的原因是遊騎兵隊有 Michael Young 的關係,另一部份的原因據說是他的防守技巧對遊擊手來說顯得有點不足。遊騎兵隊把 Alfonso Soriano 交易到國民隊,清出了讓 Kinsler 升上來成為 Young 的搭擋的路線。
2003 A 188 .277 .352 .410 1 17 20 34
2004 A 224 .402 .465 .692 11 42 25 36
AA 277 .300 .400 .480 9 31 32 47
2005 AAA 530 .274 .348 .464 23 53 53 89
雖然他可能不會展現出像 Soriano 那樣出色的強打力,Kinsler 應該會成為在整體表現上不輸給他的球員。他在二壘的防守能力不錯,在攻擊上也比較全面。他不但能打出不錯的打擊率,而且在逐漸發展出長打力和 plate discipline 的同時去年還在二十四次的盜壘機會裡成功了十九次。遊騎兵在春訓營中找了老將 Mark DeRosa 和 D'Angelo Jimenez 和 Kinsler 競爭,但是即使他沒在開幕的時候就列名先發,他應該還是會在六月底滿二十四歲之前得到這個工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