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4, 2005

Bullpen Previews -- Braves Journal

我把 Braves Journal 裡關於後援投手的分析集合起來,原文是一個人一個人講,我覺得有點太瑣碎了。

Danny Kolb
原文網址:http://tinyurl.com/4fe8q
我對於把投手新秀交易出去換來即戰力的作法沒有任何意見,我只是不覺得 Kolb 是那種值得讓我們把最佳新秀交易出去的對象。下面是他的資料:

*在 1995 年時以大學生的身份被遊騎兵隊在選秀中選入。
*在四年後於大聯盟初登板,表現得普普通通。
*在隔年受傷,動了 Tommy John 手術,然後又拉傷手臂肌肉。
*在 2002 年時恢復得不錯,但也沒有特別好,而遊騎兵隊就放棄他了。
*在 2003 年時釀酒人隊把他簽下,他也表現得不錯,並拿下終結者的位置。
*在 2004 年時被選入全明星隊,拿下 39 個救援點。但是他的防禦率比前一年上升了一,而且隨著球季進行投得越來越差。
*被交易到勇士隊,取代 John Smoltz 成為勇士隊的終結者。

Kolb 會投很快速的下沉球,據說有 mid-90 的速度,雖然我覺得那可能有點誇大。(Reitsma 和 Gryboski 的快速球大概就是那個速度)他有時也會投滑球。他的三振率實在是太差了;在去年的 57.1 局裡只振掉了 21 個打者。他只保送了 15 個打者,相當不錯。對左打者時,他保送了九個而只振掉了六個,但是他之所以還有辦法生存下來是因為左打者們對他沒有什麼長打力可言,沒有全壘打,二壘打和三壘打各一支。他整年也只被擊出過三支全壘打。

真正比較糟的是他在下半投季投得並不理想。他上半球季的防禦率是 1.62,而且在整個六月都沒有掉過分數。但是他在下半球季的防禦率是 4.88,八月是 5.25,九月更是高達 6.75,總共 15 個保送裡有 10 個是在這幾個月份裡投出來的。他可能有受傷,或是打者學會了該怎麼對付他的快速球。

Danny Kolb Statistics - Baseball-Reference.com
Yr Ag Org  W  L   ERA SV IP  H  R ER HR  BB  SO   H9   W9   K9  WHIP
99 24 Tex 2 1 4.65 0 31 33 18 16 2 15 15 9.6 4.4 4.4 1.55
00 25 Tex 0 0 67.50 0 1 5 5 5 0 2 0 67.5 27.0 0.0 10.50
01 26 Tex 0 0 4.70 0 15 15 8 8 2 10 15 8.8 5.9 8.8 1.63
02 27 Tex 3 6 4.22 1 32 27 17 15 1 22 20 7.6 6.2 5.6 1.53
03 28 Mil 1 2 1.96 21 41 34 10 9 2 19 39 7.4 4.1 8.5 1.28
04 29 Mil 0 4 2.98 39 57 50 22 19 3 15 21 7.9 2.4 3.3 1.13

Chris Reitsma
原文網址:http://tinyurl.com/4f6oz
在其他大多數的球隊裡,Chris Reitsma 都會被送走。嘿嘿,在紐約或是波士頓,他們甚至可能會出動警察來保護他。勇士隊堅持對一個他們所信任的有天份的投手保持信心,而這是件好事。(我看不太懂這段的邏輯)

我並不是在說 Reitsma 去年投得很好;基本上來說,他的表現只是平均水準。他上場的次數很頻繁,一共出賽了 84 場,投了 79.2 局。他似乎在這樣的出賽頻率下顯得有點筋疲力竭。我手邊沒有資料,不過我不覺得他在連續出賽的時候表現得很好。這是我認為他應該擔任先發投手而不是後援投手的另一個理由,他調整的速度並不是很快。

不過還是有一些不錯的徵兆。他的三振率是每九局三振 6.78 個打者,是他生涯裡最高的一年,而且保送數並沒有跟著增加。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被擊出的安打數也還是那麼多。Reitsma 的生涯被打擊率是 .280,去年則是 .284。考量到三振數的增加,被打擊率應該要下降才對,而也許他只是單純的運氣不好。他確實減少了被擊出全壘打的次數,也把對手的長打率降到生涯最低的 .419。從很多角度來看,他有點像 Horacio Ramirez。

Reitsma 大部份的時候使用兩種球路,一個是時速約 95 英哩的快速下沉球,另一個則是變速球。他應該有另一種快速球,但是很少用。如果他能夠保持去年的三振率,或是更進步一點,他今年的表現就會很不錯。我擔心的是他的心理層面,他似乎有時候會有點膽怯,尤其是球季末的時候。就我有注意到的部份,他在某些方面跟大量使用快速下沉球的 Derek Lowe 有點像,但是 Lowe 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覺得膽怯。

Chris Reitsma Statistics - Baseball-Reference.com
Yr Ag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R  BB  SO   H9   W9   K9  WHIP
01 23 7 15 5.29 36 29 182 209 121 107 23 49 96 10.3 2.4 4.8 1.42
02 24 6 12 3.64 32 21 138 144 73 56 17 45 84 9.4 2.9 5.5 1.37
03 25 9 5 4.29 57 3 84 92 41 40 14 19 53 9.9 2.0 5.7 1.32
04 26 6 4 4.07 84 0 80 89 38 36 9 20 60 10.1 2.3 6.8 1.37

Kevin Gryboski
原文網址:http://tinyurl.com/5mpon
我想每個人都知道我並不太喜歡 Gryboski。他並不是個不好的投手,但他實在也談不上是個好投手。他是一個很一般的投手,而我不太了解勇士隊對他有什麼樣的承諾。

Gryboski 去年拿下 2.84 的自責分率,但是這一點也不能代表他真正投球方式

*他在 50.2 局的投球裡掉了 22 分,其中有六分是非自責分。假如是用一個比較正常的分配,比如說有 20 分是自責分,他的防禦率就會變成 3.55
*他在這些局數裡保送了 23 個打者,而三振了 24 個。這個幾乎是 1:1 的比例對他來說還滿正常的,他的生涯三振數和保送數分別是 89 和 83。
*他常常在壘上有人的時候被叫上來,而理論上來說他要讓對手擊出雙殺打以化解危機。但實際上他讓 60 個跑者裡的 23 個回來得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這並不是在說 Gryboski 沒有什麼價值。右打者對他只有 .264/.303/.320 的打擊表現,在這方面他是很了不起,而他如果擔任右打者專門投手算是很有用的。而且他的對手都很難對他展現出什麼長打力,即使是左打者也只有 .397 的長打率,而且他只被擊出兩支全壘打,這個是真的很不錯。

就我的感覺上,Bobby 使用他的方法不太對。他所製造出來的雙殺打並不能彌補他的保送和被敲出去的安打所額外製造出來的跑者。而他的低三振率也讓原本就處在壓力狀態下的防守球員更覺得緊張。我認為 Gryboski 不應該在壘上有人的時候面對左打者,而且也不應該在二壘或三壘有人的時候上場。對他來說,在一壘有人,無人或是一人出局,輪到右打者上場的時候,是他最好的出賽時機,或是在某一局開始而對方輪到數名右打者要上場時,也是不錯的時候。

Kevin Gryboski Statistics - Baseball-Reference.com
Year Ag  Lvl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9   W9   K9  WHIP
2001 27 AAA 2 5 3.90 58 0 60 64 29 26 9.6 2.9 7.5 1.38
2002 28 A 0 0 0.00 2 1 2 1 0 0 4.5 4.5 9.0 1.00
2002 28 AAA 1 0 1.29 7 0 7 7 1 1 9.0 1.3 6.4 1.14
2002 28 MLB 2 1 3.48 57 0 52 50 20 20 8.7 6.5 5.8 1.68
2003 29 MLB 6 4 3.86 64 0 44 44 22 19 8.9 4.7 6.5 1.51
2004 30 MLB 3 2 2.84 69 0 51 54 22 16 9.6 4.1 4.3 1.52

Tom Martin
原文網址:http://tinyurl.com/68oys
我們會繼續用他。勇士隊認為他們牛棚裡需要一個左投手,而且不太信任 Sam McConnell,更不信任 Buddy Hernandez。所以他們把 Tom Martin 交易進來。Martin 完全不是一個不能取代的人,一般人也不會多依賴他,但是道奇隊在他 2003 年投得不錯以後給了他一個兩年約。很快的,他們就發現這是一個錯誤,不過還好遇到了 Scheurholz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那一瞬間,把 Martin 接手過來。Martin 是可以勝任左打專門投手的角色,但是並不傑出,而且好像也沒有人喜歡他。他這個球季將滿 35 歲,而且會賺到跟去年一樣多的一百四十萬。

理論上來說,我們希望他解決左打者,但是事實上左打者去年對他打出了 .310/.377/.480 的成績。他對上右打者的成績反而比較好,只有 .247/.329/.452。不過他能解決 Barry Bonds!他共面對 Bonds 十四次(應該是生涯總數),只讓 Bonds 打出 .214/.267/.214 的成績。這對道奇隊來說也許很有用,但是對勇士隊來說,畢竟我們一年裡也只會面對巨人隊幾次而已。

Tom Martin Statistics - Baseball-Reference.com
Year Ag   Lv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9   W9   K9  WHIP
2001 31 MLB 1 0 10.06 14 0 17 23 22 19 12.2 5.3 6.4 1.94
2002 32 AAA 0 0 0.00 4 0 3 3 0 0 8.1 2.7 16.2 1.20
2002 32 MLB 0 0 16.20 2 0 2 5 3 3 27.0 5.4 5.4 3.60
2003 33 MLB 1 2 3.53 80 0 51 36 21 20 6.4 4.2 9.0 1.18
2004 34 MLB 0 1 4.13 47 0 28 32 13 13 10.2 4.5 5.7 1.62
2004 34 MLB 0 1 3.71 29 0 17 17 7 7 9.0 2.7 6.4 1.29

Roman Colon
原文網址:http://tinyurl.com/52h65
並不像我所列出來的某些人一樣有天份(?),不過 Colon 可能會需要認真的投球才能有穩定的工作。在 2003 年之前,他只是一個右投先發,然後在小聯盟投得普普通通。在 2003 年轉型成後援投手以後,在 Greenville 有著一個相當出色的球季。到了 2004 年,他跳到 Richmond 出賽,在那邊他以中繼投手的身份投出了生涯最佳的三振率和一個很不錯的防禦率,然後被升到大聯盟。他投得還是不錯,雖然沒有很出色,不過對一個菜鳥來說不錯了,最後的防禦率是 3.32。(不過他掉了兩分非自責分)

自從轉為後援投手以後,他平均每九局可以三振七個打者。如果能再好一點的話我就會很興奮了。不過這樣已經夠好了,跟 Reitsma 差不多,比牛棚裡其他所有投手都來得好。他大概是牛棚裡唯一的強力型投手。他在大聯盟的表現分析起來有點詭異。左打者對他的打擊成績是 .344/.382/.438,而右打者只有 .179/.277/.205。我手邊沒有小聯盟的分析資料,而大聯盟的數據樣本數則太小。去年在大聯盟的比賽裡沒被擊出過全壘打,而在小聯盟也只有四支,看起來被擊出全壘打的數量還滿少的。從這些地方看起來,他有點像是比較厲害的Gryboski。他的控球力和 Gryboski 也滿接近的,從小聯盟的成績來看也許好一點點。

Roman Colon - MLB Minor League Statistics
Year Ag  Lvl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9   W9   K9  WHIP
2001 22 A 7 7 3.59 23 21 128 136 69 51 9.6 1.8 6.4 1.27
2002 23 A 9 8 3.53 26 26 163 170 81 64 9.4 2.1 5.2 1.28
2003 24 AA 11 3 3.36 39 12 107 104 48 40 8.8 2.8 4.9 1.28
2004 25 AA 1 0 0.00 3 0 3 1 1 0 3.0 0.0 15.0 0.33
2004 25 AAA 4 1 3.65 51 0 74 72 33 30 8.8 2.7 7.8 1.27
2004 25 MLB 2 1 3.32 18 0 19 18 9 7 8.5 3.8 7.1 1.37


Gabe White
原文網址:http://tinyurl.com/62mra
在思考 Gabe White 的定位時,把他當成是 Gryboski 的相反也許不錯。我知道我說太多關於 Gryboski 的壞話了,而這些後援投手可能都會不斷的被我拿來跟我最不喜歡的後援投手做比較,但是這個是有意義的:

*Gryboski 是右投手,White 是左投手*Gryboski 是很極端的滾地球投手,White 則是極端的飛球投手
*因為上一點的影響,Gryboski 很少被擊出全壘打,而 White 被敲了一卡車
*Gryboski 的三振四壞比大約是 1:1,White 則是超過 3:1
*也跟第二點有關,Gryboski 去年有六分的非自責分,而 White 生涯裡 562 局的投球只有七分的非自責分。
*Gryboski 對左右打的成績比 White 好,但是 Gryboski 可以對所有的打者投球,而 White 基本上只出來對決左打者。
*Gryboski 現在很便宜,慢慢變貴,而 White 曾經很貴,現在變便宜。
*很巧的是,Gryboski 上一季是表現最好的一季,而 White 上一季則是生涯最糟的一季。

White 在 1994 年從博覽會隊開始他的職業生涯,不過他生涯裡大部份的時候不是在紅人隊,就是被從紅人交易出去或交易回來。他生涯最好的一年,如果考慮到他容易被打全壘打的問題會覺得很奇怪,因為那是在 2000 年時他在科羅拉多的時候,在主場防禦率 5.19 的情況下,他投出了 2.36 的防禦率。他也只被擊出六支全壘打,考量到他之前的兩年共被擊出三十支全壘打的話,那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他在隔年證明了那只是運氣好,被擊出了十八支。他在 2002 年回到辛辛那提,表現得也不錯,但是他的實力之後衰退的很快,去年他在洋基隊然後又回到紅人隊,總合防禦率是 6.94。

他去年的三振四壞比還是很不錯,但是被擊出太多飛球和全壘打,對手的打擊率也高達 .294。他是個實驗,如果 Leo 能使他在不失去控球力的狀況下讓對手多打一些滾地球,那他有機會會再變得不錯的投手,值得冒損失六十萬的風險。

Gabe White Statistics - Baseball-Reference.com
Year Ag  Lvl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9   W9   K9  WHIP
2001 29 MLB 1 7 6.25 69 0 68 70 47 47 9.3 3.5 6.3 1.43
2002 30 MLB 6 1 2.98 62 0 54 49 19 18 8.1 1.7 6.8 1.09
2003 31 MLB 3 0 3.93 34 0 34 36 15 15 9.4 1.6 6.0 1.22
2003 31 MLB 2 1 4.38 12 0 12 8 7 6 5.8 1.5 4.4 0.81
2004 32 MLB 0 1 8.27 24 0 21 33 19 19 14.4 3.1 3.5 1.94
2004 32 MLB 1 2 6.23 40 0 39 39 27 27 9.0 1.2 7.6 1.13

Wednesday, February 23, 2005

2005 Positional Preview: Shortstop -- No Pepper

by Michael McHenry / No Pepper
February 23, 2005

在過去的兩年裡,很多人(包括我)都認為 Rafael Furcal 總有一天會離開勇士隊。大部份是因為薪水限制的關係,而最近的 DUI 也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嚴重了一點。他留在隊上的主要原因將會是勇士隊找不到人補上來。下面這些名子是在農場裡等著成為下一個 Fookie 或是其他什麼更糟糕的暱稱。

Tony Pena, Jr., 24

Year Ag Lvl   G  AB   R   H 2B 3B HR RBI BB  SO   Avg   OBP   SLG   OPS
2000 19 Rk 55 215 22 46 5 0 2 20 5 53 .214 --- .265 ---
2001 20 A 72 264 26 65 12 2 0 18 10 48 .246 --- .307 ---
2002 21 A 118 405 42 101 9 5 2 36 14 68 .249 .282 .311 .593
2003 22 A 120 405 43 105 14 1 4 30 24 82 .259 .304 .328 .632
2004 23 AA 130 495 65 126 22 0 11 34 16 108 .255 .282 .366 .648
不知道 Pena 是不是得了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疾病?如果是的話,我就知道為什麼他總是沒辦法在打擊區站定,然後站得夠久到能等到四個壞球。我們常常聽到勇士隊的打擊新秀們缺乏 plate discipline,但是 Pena 的層次完全是另一個境界。每十次打數拿到一個四壞雖然不太理想,但至少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Pena 呢?他平均每「十天」才能凹到一個保送。如果你不看缺少凹保送能力的這個問題(不過在這麼極端的例子裡,我很難不去注意),那他已經差不多快要可以接替 Furcal 的位置了。在 2004 年的時候,他在每一個主要數據上都比前三年來得進步,他在 2A 打出來的糟糕成績不太像是他真正的能力,不過他的長打力,尤其是全壘打,的確是有在增日。我不太確定他的防守能力有沒有辦法像以前預測的那樣了不起,但是我想他還是有可能被評斷為在平均之上的防守。他在 2005 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想辦法在打擊區打個瞌睡,也許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凹到了四個壞球也說不定。(我也想要一覺醒來發現程式已經寫好了啊〒△〒)

Luis Hernandez, 21
Year Ag Lvl   G  AB  R   H 2B 3B HR RBI  BB  SO  Avg  OBP  SLG  OPS
2002 18 Rk 53 201 34 51 8 4 0 20 19 29 .254 .330 .333 .663
2003 19 A 111 337 27 78 4 1 2 25 24 42 .231 .287 .267 .554
2004 20 A 117 402 49 109 23 4 6 45 16 70 .271 .306 .393 .699
Hernandez 總是因為他的防守工夫而為人所知。他的防守工夫在四年前簽約的時候就有人說是大聯盟水準。其他的部份就是他所需要再努力的地方。他去年的 .703 OPS 看起來也許沒什麼了不起,但那和之前的成績相比,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在他這麼年輕的時候已經展現出具有長打威力的徵兆。他也有凹保送的問題,但是至少他不是唯一有這個問題的人。但是有一個部份是數據總是會讓人被誤導的,那就是他的盜壘成功率(57%)和他所擊出的雙殺打的數量(12,只輸給 Wilson Betemit 和 ScottSchade),看這兩個數據,你會以為他是一個 250 磅重的捕手。很奇怪吧。他比 Pena 小了三歲,而且防守工夫了得,他應該會超越 Pena 而成為勇士隊未來的遊擊手。

Diory Hernandez, 21
大部份頂級的國外新秀都是在 16 生日當天簽約,但是 Hernandez 直到 18 歲之後的幾個月才被簽下。用我那不太靈光的邏輯來想,這應該是表示他在十幾歲這段時間裡不算是最棒的新秀。他 2003 年在 Orlando 打的打數不算很多,但是因為他的年紀也或許是因為球團對他另眼相看,他在 2004 年一開始有參加 extended spring training 然後才被送到 Rome。他打出還不錯的打擊率,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擊出二壘安打的比例在所有的二遊守備員之間,只輸給 J.C Holt。看來他 2005 年應該會繼續待在 Rome。

Eric Campbell, 19
勇士隊去年的第一選秀。Campbell 在高中是一個具有長打威力的三壘手,這使球探長 Roy Clark 拿他來和全明星級而且在 21 歲就登上大聯盟的 Matt Williams 相提並論。Campbell 去年擊出的七支全壘打看起來是個好兆頭。

Derrick Arnold, 21
在第八輪選入的,從 Tallahassee Community College 畢業的選手。他據說有著絕佳的速度和一點長打力。不過在他在 Danville 所打的 49 場比賽裡都還看不出來,不過我會再給他一年表現給大家看的機會。

Rule Change Designed To Increase Game Pace

By Chris Kline / Baseball America
February 18, 2005

為了要在這個球季裡達成減少比賽時間、加快比賽節奏的目標,小聯盟官方正式宣布將採用新的打擊區規則,大聯盟則會在禮拜四時宣布相關的變更。

這條從去年開始在 Arizona Fall League 試用的規則已經在 NCAA 裡使用了好幾個球季,它規定打者在一個打席裡都必須要有一隻腳留在打擊區裡。除了一些例外,比如說投手或捕手叫暫停。在這些時候,打者也必須要留在本壘板周圍的泥土區。

裁判在打者故意離開而拖延比賽的時候,可以直接宣判一個好球。

「這是一個 NCAA 所採行的規則,而我們覺得是個不錯的主意,我們也覺得這於幫助整體比賽節奏有幫助。」AFL 的裁判長(umpire supervisor) Frank Pulli 說:「在某些時候打者是可以離開打擊區的,比如說一個大大的揮棒落空,或是投手離開投手丘時,或是喊暫停的時候。」

「但是一旦他在打擊區裡了,我們會希望看到他至少有一隻腳在裡面,而如果他離開了打擊區,不要離開泥土區的範圍。」

在 AFL 裡,無論是球員或是教練都覺得這項規則相當得成功。

「我很喜歡這條規則,雖然我認為它應該會對投手比較有利。」去年在 AFL 裡擔任經理的 Ivan DeJesus 說:「裁判可以控制在打擊區裡的球員,而球員也充份的注意到他們可以做什麼和不可以做什麼。那並不能加快什麼東西的速度,但是對於球迷來說,現在動作比較連續了。」

大聯盟規則委員會宣布將在 2005 年實驗性的對所屬球隊實施這個規則。在過去幾年不斷實行刺激比賽節奏的措施之後,大聯盟平均一場球賽的比賽時間已經從 2002 年的兩小時五十八分降為 2004 年的兩小時四十七分鐘。而實施這條打擊區規則的 AFL 裡,雖然進攻火力兇猛,投手更換頻繁,平均比賽時間還是只有兩小時三十九分鐘。

「Selig 主席繼續要求要提升大聯盟比賽的節奏。」Baseball Operations 的執行副總裁 Sandy Alderson 說:「比賽規則委員會希望在小聯盟實行這個規則可以鼓勵球員在前進大聯盟的路上養成這個習慣,而進入大聯盟以後也繼續保有這樣的習慣。」

The Williams-Santo Cubs: 1970-1973

by Steve Treder @ The Hardball Times
February 22, 2005

當他們進入 1969 年的九月時,小熊隊認為他們長久以來的掙扎總算快要結束了。很明顯的,這支混合著年輕球員和老將的球隊,加上 Leo Durocher 的領導,在渡過了前三年的磨合期之後,總算要為這支小熊隊帶回從 1945 年之後的第一座冠軍了。

在經過了一個糟糕的九月以後,他們面臨到一個很難以接受的事實,那就是這一年只是又成為他們歷史上一連串的挫折裡的另一個的象徵。他們一路走來都是如此的辛苦,終於走到了距離勝利如此接近的地方,但,還是不夠。這個讓人痛苦的現實形成了他們進入 1970 年以後的一種特別的思考模式。當然,每個球隊都想要贏得冠軍,但是可能只有少數的球隊會像 1970 年的小熊一樣,帶著火焰般的野心想要拿下總冠軍。

The Callison Trade
他們在球季後的主要交易也明顯的看出這個企圖。在 1969 年十一月時,小熊隊把隊中二十五歲的投手 Dick Selma 和十九歲的外野手 Oscar Gamble 交易到費城費城人隊,換來了三十歲,曾經是熠熠明星的右外野手 Johnny Callison。年輕換經驗,未來的資產換眼前的利益的交易,對一個有意爭冠的球隊來說是很合邏輯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小熊隊來說是正確的,而從球員的天份來看,這個交易也是公平的。

但是,這個交易還是有兩個問題。首先,小熊隊雖然需要外野手,但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中外野手。Callison 雖然之前一直都是個在防守上表現出色的外野手,但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再能擔任一個稱職的中外野手;他來守右外野對小熊隊來說是件好事,但是並不是他們主要問題的解答。Callison 的加入使得小熊隊把 1969 年下半季打擊成績很好,現年三十三歲的 Jim Hickman 擠到中外野,而這個調動,我們可以說,在防守上並不保證是一個好的解答。

另外一個問題是無論 Callison 能在打擊區上做出多少貢獻,可能都比不上失去 Selma 在投手丘上所帶來的損失。在 1969 年的小熊隊裡,投手群的深度不足也是他們的一個弱點;要找到能替補上 Selma 所做得重大貢獻的投手似乎是不可能的。這個交易事實上是另一個小熊所做的「Value-for-value」但只是挖東牆補西牆的交易。

但是因為 1969 年的失敗,小熊隊已經不能那麼挑了,不能等著年輕的球員慢慢成熟,不能等著完全符合他們需求的交易自己出現。他們的外野需要人,而 Callison 剛好能用,再加上他們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所累積的對勝利的渴望,似乎很能理解他們就是想要做點什麼。

The 1970 Season
就像 1969 年一樣,1970 年的小熊隊開季也十分火熱,在前十五場比賽裡贏了12 場比賽。當然,他們沒能保持這個步調,不過在六月二十日的時候,他們的戰績是 35 勝 25 敗,在國聯東區領先第二名四場半。然後災難再度降臨:小熊隊連輸了 12 場比賽。在十天之內,他們從第一名掉到第四,而且落後了四場半。更令人扼腕的是,沒有一場敗戰是輸超過五分,而且有八場輸分在三分以下。小熊隊似乎是忘掉了贏得比數接近的比賽的方法。

然後他們又找回來了;在七月底的時候他們又回到了爭冠的行列,戰績是 54 勝 49 敗,排名第三,只以兩場落後給大都會隊,落後給第二名的海盜隊一場半。然後又是一個很挫折的月份:從八月一日到九月二日,小熊隊贏球的時候比數都像是這樣:17-2, 15-0, 13-2, 12-2, 11-3,他們在這段時間的 32 場比賽裡打下 176 分,也掉了 125 分,用 Pythagorean 來估算的話,他們的戰績應該是 21 勝 11 敗。但很不幸的是,他們的戰績只有 16 勝 16 敗,使得他們只留在第三名的位置,跟第一名的差距只拉近了一場。他們又再度遺忘了怎麼在比數接近的比賽裡贏球。

更糟糕的是,他們還是在比賽的半路而已,之後事情變得更加緊張。在九月三號和四號時,小熊隊只落後第一名半場勝差。從那之後一直到十九號,他們之間的差距從來沒有超過兩場,而且常常只有一場,但是小熊隊就是沒辦法把領先的優勢搶下來。

小熊隊在九月二十日禮拜天的比賽之前,排名第二,落後海盜隊一場半。在蒙特婁,小熊隊在進入八局下半時取得四比二的領先,然後在那個半局被五支安打打得棄械投降掉了四分,最後以四比六輸球。隔天休兵,然後再隔天又因雨延賽。到了禮拜三,也就是九月二十三號,他們在對聖路易的雙重賽裡連輸兩場,而且都是以二比一落敗。在第二場比賽的第九局時,代表著追平分的 Billy Williams 在無人出局時攻上三壘,但是之後 Ron Santo、Jim Hickman 和 Tommy Davis 輪番出局,把他給留在三壘上,並讓紅雀隊的新人左投手 Jerry Reuss 拿下勝利。

小熊隊在禮拜四晚上以七比一拿下勝利,但是在接下來到費城的比賽裡,他們在禮拜五晚上和禮拜六下午的比賽裡,都輸給了處在谷底的費城人隊。二十七號禮拜天的勝利來得太遲,無法讓他們避免被終結的命運。

So Little from So Much
1970 年的小熊隊經歷了一個最紛亂的球季。他們是一支擁有了許多非比尋常的力量的球隊。Williams 表現得很好,是他生涯中最好的幾年之一。Hickman 雖然無法勝任中外野的防守任務,但是他在打擊上的表現非常傑出,比他前面任何一年的表現都好。在六月的時候,他被移到一壘,讓膝蓋得了關節炎的 Ernie Banks 在勝下的球季裡都在場邊休息。Santo 打得並不算是生涯裡最好的,但還是相當出色。Callison 和球季中找來而且守了最後兩個月中外野的 Joe Pepitone 都在棒次後段中提供了不少火力。小熊隊在聯盟裡得分排名第二,而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對打者有利的球場加上整年不尋長的火力大放送,但無庸置疑的,這是一支攻擊火力很旺盛的球隊。

另外,Don Kessinger 因為他在遊擊區的精采表現,贏得了 1970 年的金手套獎,他的左右兩邊是守三壘的 Santo 和守二壘的 Glenn Beckert,他們在 1968 年時也曾得到金手套獎。而這支球隊最重要的資產是他們的先發投手,在這點上他們的表現會比單純的數據所展現出來得好。Ferguson Jenkins 表現出色,而 Ken Holtzman 也還不錯。Bill Hands 依舊拿出很實在的功力,而在六月底從勇士隊要來的 Milt Pappas 也擺脫上半球季的惡劣表現,投出一個很棒的下半球季(2-2 6.06 -> 10-8 2.88)。

攻防之間的平衡,使得小熊隊在 Pythagorean 上的預測戰績為 94 勝 68 敗,是國聯最佳,超過西區冠軍辛辛納提的「Big Red Machine」三場。但是他們卻只拿下 84 勝 78 敗的戰績,落後分區冠軍匹茲堡海盜隊五場。

怎麼會這樣呢?是不是 1970 年的小熊隊是個會在關鍵時刻手軟的球隊?幾乎確定不是這樣的。他們在這前後幾年基本上是由同樣的一群重要球員所組成,而他們都不曾偏離 Pythag 這麼多,也 Leo Durocher 在他那長而且傑出的經理生涯裡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特性。唯一能用來解釋小熊隊會偏離他們預期該有的勝敗這麼多的理由,大概就是他們實在運氣很差吧。

They Couldn't Get No Relief
但是在這次的情形裡,我想還有一個因素是不能被忽視的。雖然他們的實力很強,但是 1970 年的小熊隊有一個很糟糕的弱點:牛棚。就像我們之前說的,1969 年的小熊隊不算是一個有著堅強後援群的球隊,但是那不算是真正的大弱點。到了 1970 年,那很肯定是個問題。這一年的小熊隊後援投手群的總合防禦率是 4.63,在有十二支球隊的國聯裡排名第十。跟他們的先發投手相比有很明顯的對比:他們的防禦率是 3.55,國聯裡只輸給擁有 SeaverKoosmanGentryRyan 而且主場是對投手有利的 Shea Stadium 的大都會隊。這個極大的差距是不常見的,其他任何一支球隊在先發投手和後援投手的差距上都跟 1.08 距離很遙遠。

這個明顯的差距表示小熊隊大部份的時候都在一開賽沒多久就領先對手,但是到了球賽尾聲就不一樣了:這是讓人贏球的時候笑得開心但是輸得時候總會很心酸的好方法。這和 Big Red Machine 剛好完全不同,他們比 Pythagorean 所預測的多贏了十一場球,最大的關鍵也許是他們有著最強的後援投手群:Clay Carroll、Wayne Granger 和 Don Gullett。

在這個隨著球季進行越來越令人疲倦的環境下,小熊隊是有採取行動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們的作法令人費解。他們在球季結束的時候把 Selma 交易走,所以球季一開始就面臨了投手深度不足的問題,而下面這些是他們在球季中所做得一些跟牛棚有關的交易:
- 四月八日:和資深的蝴蝶球投手 Ken Johnson 解約。
- 四月二十三日:簽下自由球員,手臂酸痛的老將左投手 Steve Barber
- 五月二十九日:把可靠的後援投手 Ted Abernathy 交易到紅雀隊,換來替補內野手 Phil Gagliano。
- 六月二十三日:從教士隊買下右投手 Roberto Rodriguez,而這是他這一年裡所待的第三支球隊。
- 六月三十日:和 Barber 解約。
- 七月六日:和資深的左打專門投手 Hank Aguirre 解約。
- 七月九日:把右投手 Archie Reynolds 交易到天使隊,換來曾經是明星,但是已經進入浪人模式的三十三歲老將左投手 Juan Pizarro。這是他在兩年內所待的第六支球隊(包括兩個小聯盟)。
- 九月一日:從白襪隊買下右投手 Bob Miller,這是三十一歲的 Miller 這一年裡的第四支球隊。
- 九月二十一日:從勇士隊買下永遠不會老的蝴蝶球投手 Hoyt Wilhelm

從某個角度來看,你不能說他們沒在做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直到球季的最後十天,他們唯一拿到的後援投手沒做到什麼事,而他們卻把唯一可靠的救援投手(Abernathy)交易掉,換來一個額外的內野工具人;Gagliano 的工作是擔任替補內野手 Paul Popvich 的替補,而他只為小熊隊打了二十六場球共四十個打數。

在這同時,三十三歲的前王牌 Phil Regan,在傑出的 1968 年和普普的 1969 年之後,在 1970 年完全爆爛;在六月底的時候他已經拿下了五場敗場,防禦率是 4.44,而且可預期的失去了 Durocher 的信任,雖然他繼續待在球員名單上直到悲苦的球季結束,但是他越投越少,也越投越爛。而 Abernathy 在下半球季在皇家隊表現出色、Selma 整個球季都是費城人隊的後援王牌的事實,更像是在小熊的傷口上抹鹽。

在甘苦交雜的小熊傳奇裡,1969 年一直被當做是悲劇性的挫敗,失去了奪下榮耀的最佳機會。但是事實上,1970 年是更適合被這樣看待的。不像 1969 年,國聯東區在 1970 年裡沒有什麼強勁的對手:冠軍頭銜似乎就擺在那邊等著小熊隊來拿,大概 90 勝就夠了。而且不像 1969 年,小熊隊在 1970 年是打不出他們應該要有的勝利,他們的勝場遠遠的低於預估。而更糟糕的是,球團的高層對於解決他們的弱點沒能出上什麼力,而最後再加上無止盡的惡運,最後的結果就是 1970 年的小熊隊還是成為一個棒球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might have been」的例子。

The Ennui of 1971
如果小熊隊在 1969 年後是感到挫折的話,那他們在 1970 年之後就是被徹底擊潰了。有些人也許會認為他們會被前一年的挫敗而變得更有動力,但是他們在球季後所做的交易都很怪異,甚至是瘋狂。在十月時,他們把很有天份而且防守工夫不錯的游擊手 Roger Metzger 交易到太空人隊,換來了內野工具人 Hector Torres。他們認為需要取得另一個內野工具人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更別提沒人搞得懂 Torres 能做到什麼 Metzger 所做不到的。

然後到了 1970 年十一月三十日,小熊隊做了兩個當時讓我很困惑現在還是搞不懂的交易。他們把擔任指定打擊和替補的老將 Willie Smith 換到紅人隊,取得二十八歲的小聯盟捕手 Danny Breeden,然後他們把後援王牌 Hoyt Wilhelm 交易回勇士隊,換來二十六歲的小聯盟一壘手 Hal Breeden。我從來沒聽過這兩個 Breeden 是何方神聖,而且也常常搞不清楚誰是誰。我到今天還是不了解為什麼小熊隊要把隊上所需要的兩個老將換出去,然後換來兩個可能一輩子都會在小聯盟打滾,而且隊上根本不需要的一對兄弟,而且是在同一天裡。

而那就這樣了。除了換了幾個小聯盟球員和板凳球員之外,小熊隊沒有為 1971 年的球季多做些什麼準備。他們在進入新球季時,球員名單基本上是和 1970 年的時候一樣,完全沒有針對牛棚這個球隊的弱點做什麼補強(而且還把後援王牌 Wilhelm 交易出去,讓牛棚更弱了),然後中外野手也還是繼續擺爛。看起來似乎小熊隊已經被 1969 和 1970 年的挫敗耗盡了熱情了。他們的表現看起來似乎是對命運投降了:反正就只能這樣了,幹嘛要再努力些什麼?

1971 年的小熊隊,打起來就是這個樣子,疲倦、無精打采。他們一開始起步就很緩慢,而且在整個球季裡都沒表現出什麼競爭力,海盜隊最後取得分區冠軍,小熊隊則拿下軟弱的 83 勝 79 敗,並列第三。他們的優勢和弱點還是一樣,當然,多老了一歲並不會讓他們表現得比較好。只有拿出賽揚等級表現的 Jenkins 和三十三歲的 Williams 表現得像是一線的球星。年僅三十一歲的 Santo 則開始有點下滑了。Holtzman 表現得很不好,Hickman 和 Pepitone 都打得不錯,但是因為年事已高的關係,逐漸被傷勢拖累。Callison 完全不行,而 Banks 在自己的最後一個球季裡斷斷續續的出賽,而且表現得不太好。在 1966 到 1969 年時像鐵人一樣的捕手 Randy Hudley,幾乎整個球季都因傷不能出賽。而說到牛棚,依然由 Regan 領軍的小熊隊後援投手群,則是最糟糕的。

在 Shea Stadium 的廣告看板上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標語:「Rub a Dub Dub, Same Old Cubs」到了 1971 年的八月,球隊的氣氛更是陷入非常惡劣的狀況,甚至會公開的和 Durocher 發生爭執。Official Baseball Guide 的 Edgar Munzel 這樣描述:
球團老板 Phil Wrigley 被媒體刺激,於是決定他一定要為這個明顯的磨擦做點什麼,而他們一個很特別的方式回應。他到一個公開的地方,對著四名芝加哥日報的記者發表聲明。
他支持 Durocher 並斥責球員。事實上,從某個角度來看,那是史上第一次有大聯盟的球團老板威脅要開除整支球隊而留下經理。


雖然 Wrigley 的方法很奇妙,但是那並沒有解決或是改善整個情況。這支球隊在之後的十一場比賽裡輸了九場。Durocher 帶領小熊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 Durocher 和 Wrigley 似乎是唯二還不知道這件事的兩個人。

The Shakeup of 1972
不過 1972 年還是有一些值得期待的地方。菜鳥右投手 Burt Hooton 在 1971 年九月的三場先發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較於前一年球團對整體陣容的調整無方,在 1971 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小熊隊採行了一些很大膽的行動來調整他們的陣容:Holtzman 被交易到運動家隊,換來 Rick Monday,和年輕的投手 Jim Colborn 及 Earl Stephenson,再把浪人外野手 Brock Davis 交易到釀酒人隊,換來 Jose Cardenal。

增加了兩個貨真價實,而且在攻防上都很有實力的外野手,很決定性的解決了小熊隊在中外野和右外野的上的問題。Monday 和 Cardenal 都在下個球季裡證實自己是小熊隊裡很有價值的資產。問題是這些交易還是重複了之前小熊隊的交易的特色,那就是雖然在球員的價值上是公平的,可是解決了一個問題的同時也製造了另一個。Holtzman 的離開使得小熊隊一直沒有可靠的左投先發,而這個問題一直要到 1983 年 Steve Trout 加入才解決。Colborn 和 Stephenson 對於小熊隊的牛棚來說是緩解了燃眉之急,因為 1972 年小熊隊的牛棚還是滿脆弱的。

這支球隊還是比 1971 年的小熊隊來得好。他們的戰績是 85 勝 70 敗,不過跟第一名的海盜隊還是有一段差距。他們在七月底 Wrigley 終於開除了 Durocher 時表現出他們最佳表現。接任 Durocher 的是身段較軟的 Whitey Lockman。三十四歲的 Williams 打出生涯最佳的一個球季,三十二歲的 Santo 因為受傷的關係只出賽了 133 場比賽,不過打擊成績較前幾年來說好得多。Hooton 證明了自己是個好的大聯盟先發投手,季中叫上來的 Rick Reuschel 也是。但是球季末的高潮來得太晚,不足以讓他們對於領先的球隊造成威脅。

在這個球季結束之後,小熊隊終於做了幾個重大的交易來處理多年來積弱不振的牛棚。年輕且具有速度的外野手 Billy North 被交易到奧克蘭,換來資深的老將右投後援投手 Bob Locker。而且資深的先發投手 Bill Hands 和年輕的投手 Joe Decker 被換到雙城隊,換回來傑出的年輕左手後援 Dave LaRoche。

這幾個交易就球員的價值來說還是合理的,而且不像之前的幾筆交易,並沒有造成什麼其他的問題。North 雖然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外野手,但是小熊隊的外野並不需要他,而且 Hooton 和 Reuschel 的加入,使得小熊隊可能把 Hands 和 Decker 交易出去而不致於影響到先發投手的強度。

The Final Flop of 1973
在經過了 1969 和 1970 那樣的痛苦之後,大部份的人都認為同樣的苦難不會再重複降臨在同一個球隊上。但是 1973 年可能會成為這樣的一個球季。在全新而且較為輕鬆的管理風格之下,這個老將為主的球隊似乎找到了新生命。有著強勁的投手為基礎,1973 年的小熊隊一開季就表現得不錯,而且一直維持到整個五月和整個六月。在 1973 年六月二十九日的時候,小熊隊的戰績是 47 勝 31 敗,以八場半的勝差領先第二。

然後,忽然間,所有的事情都變得很恐怖的糟糕。投手群的防禦率從六月的 3.40 爆增為七月的 4.59 和八月的 3.92。打擊者在五月和六月共擊出了 61 支全壘打,但是在七月和八月時只有 28 支。從六月底開始到九月初,小熊隊的勝敗紀錄是 17 勝 37 敗。但是,總算有那麼一次,他們的運氣開始好轉。那個時候整個國聯東區的球隊似乎都忘了該怎麼贏球。所以雖然有那麼糟糕的兩個月的低潮,小熊隊還能排名第三,只落後給第一名三場半。

所以又變成了一場在九月時的混戰。啊,這支鬥犬沒有什麼剩下的力氣可以戰了。小熊隊停止了七月和八月時彷彿自由落體般的下墜,但是在九月時還是只拿下 13 勝 14 敗的戰績,球隊的打擊率也只有 .235。更令人感到羞辱的是,他們在球季的最後兩場球,在主場輸給了最痛恨的大都會隊,使得這支在八月三十日還排名最後的球隊,最後從他們的手中取得了分區冠軍。(真的假的?一個月裡從最後爬到第一?)並且在他們的 Wrigley 球場裡慶祝勝利。

The Sad End
如雲霄飛車一樣的 Williams-Santo Cubs 終於平靜的結束了。這群球員終究還是沒能拿下冠軍。那個球季結束以後,小熊隊進行了年輕化的動作:Santos、Jenkins、Beckert 和 Hundley 都被交易出去以換得年輕的球員。Williams 多留了一個球季,後來還是被送走了。

為什麼這群很有天份的球員從來沒有取得冠軍,一直是小熊隊甚至是其他球迷之間熱烈討論的話題。我個人的感覺是也許他們從來不是我們當時所想像得那麼完整的球隊,而且一定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麼記得他們。但是無庸置疑的,這些在 1960 年代末到 1970 年代中的小熊球員是一群非常有天份的球員,而且就算他們不是沒贏得冠軍的球隊裡最好的那支,那也很接近了。

Tuesday, February 22, 2005

Mailbag: Marte searching for spot

Beat writer Mark Bowman answers fans' questions
By Mark Bowman / MLB.com

請問一下勇士隊有沒有可能在球季中把 Rafael Furcal 交易走,或是在球季末讓他成為自由球員離開,然後讓 Andy Marte 來守遊擊區呢?
有很多因素讓我們相信這個球季有可能是 Furcal 在亞特蘭大的最後一個球季。但是我可以跟你保證除非只剩下 Adam LaRocheEddie Perez 可以選擇,不然不會是由 Andy Marte 來守遊擊守。

Furcal 不會是因為他球場外的表現而離開,勇士隊和他分手的唯一理由將會是因為他的薪水節節上升,而勇士隊的預算將不足以留住他,而且在農場裡還有 Tony Pena, JrLuis Hernandez 在等著往上爬。一般相信他們兩個都將會在 2006 年球季時做好升上大聯盟的準備。

如果 Furcal 真的被交易走或是在球季結束時成為自由球員,最大的損失將會是在攻擊面上。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到,Furcal 一直沒辦法成為大家認為他能成為的那種偉大的第一棒打者。當然,雖然如此,他還是很棒而且將很難被取代。

Furcal 的防守是年復一年的弱點。而 Hernandez 在攻擊面上急速成長的同時,防守工夫也是一把罩。在去年春天的一場分組比賽裡,他吸引到了 Bobby Cox 的目光,而且從那之後就一直受到 Cox 的注意。

Hernandez 和二十三歲的 Pena 今年都在四十人名單裡,而他們都有可能在 2006 年球季時進入二十五人名單。也就是說,到時候 Furcal 的離開應該是勇士隊所能承受得起的。

一開始,我聽說 Andy Marte 會試著守外野。現在看起來勇士隊要把他留在三壘的位置上。在三壘上已經有了 Chipper Jones 的情況下,你認為會發生些什麼事?
勇士隊很認真的考慮過在今年把 Marte 放在 3A Richmond 的左外野出賽。不過球團相信這對一個二十一歲,而且已經讓自己成為棒球裡最好的新秀和一個有著很堅強的防守工夫的三壘手來說是不公平的。

這不表示把他移往外野的主意完全不存在了。事實上,因為 Chipper Jones 的存在,那似乎是讓 Marte 進入先發位置的唯一方法。不過球團不認為現在是做出決定的好時機,至少要等到 Marte 完全證明了他已經對於升上大聯盟做好準備了再說。

這可能是指球季中明星週的時候,或是下個球季開始的時候。無論如何,從現在到那時候都還有很多事情可能會有所改變。

如果所有的事都維持不變,而 Chipper Jones 下個球季繼續守三壘,那麼勇士隊將會需要為 Marte 找個位置,而很有可能是左外野。Chipper 不願意回到外野,而勇士隊也因為他在球隊的服務時間足夠讓他否絕所有交易,而幾乎不可能把他交易走。再加上他現在的合約對很多球隊來說都是不太願意吃下來的。

Marte 並不像馬林魚隊的 Miguel Cabrera 一樣,能夠在一年半之內從三壘手轉成外野手。但是 Marte 的天份無疑的讓他可以至少做到像 Chipper 守左外野的那兩年半時所做出的防守能力。

如果 Brian Jordan 或是 Raul Mondesi 在春訓時證明了他們其實沒有能力達成球隊的需求,勇士隊會試著把像是 Aubrey Huff 或是 Mike Cameron 的球員交易進來嗎?
絕對不可能。勇士隊之所以把 Mondesi 和 Jordan 找來,就是因為他們很便宜。Huff 在未來兩年還擁有一千一百五十萬的合約,而 Cameron 在未來兩年也還有一千兩百五十萬的合約,相較於 Mondesi 的一百萬與 Jordan 的六十萬,差異太大。

如果 Jordan 和 Mondesi 兩個人都在春訓裡證明了他們能達成球隊的需要,那也許有人會想要針對勇士隊的 GM John Schuerholz 把這個遊戲變得困難一點,因為他在過去的兩個球季裡,以比別人少的資源做到了比別人多很多的事情。

你認為今年會不會有一個在 2A 或是 3A 的小聯盟球員,因為在春訓的時候表現得很好,而被提升到大聯盟來比賽呢?
關於 Marte 和 Ryan Langerhans 都已經一再的被提及,而他們也在為了左外野的位置做準備,如果是他們的話,很難說是什麼「驚喜」。

Jose Capellan 是去年春訓時的驚喜,而他在九月之前也沒升上大聯盟。我不覺得有誰能做出像 Rafael Furcal 在 2000 年時所達成的大跳級,不過右投手 Kyle Davies 看起來是個逐漸上升的明星,而我也期待他在未來的幾週裡能夠做出一些讓人眼睛一亮的表現。

看起來正規球季開始的時候大聯盟裡不會有 Davies 的位置。不過這位二十一歲的投手看起來將會是下一個勇士出品的偉大先發投手。

Monday, February 21, 2005

Smoltz for Alexander

by Studes @ The Hardball Times
February 21, 2005

在 1987 年,美聯東區風起雲湧。首先是釀酒人隊在開季時達成了大聯盟紀錄的開季十三連勝,很詭異的預示了隔年開季時金鶯隊開季二十一連敗(四月總戰績一勝二十二敗)。有著 MattinglyHendersonWinfieldRandolph 的洋基隊在釀酒人隊變回原形之後衝到了第一名,但是被傷勢所困,最後收盤的時候輸給第一名的球隊九場勝差。

在八月初的時候,擁有由 Bell(美聯最有價值球員)、MosebyBarfield 所組成的黃金外野的藍鳥隊取得領先,尾隨在後的是底特律老虎。老虎隊當年開季時前三十場戰績是十一勝十九敗,但是在偉大的 Alan Trammell(很多人認為應該由他拿下最有價值球員才對)的帶領下,他們在八月初時緊追在藍鳥隊之後。在剩下的球季裡,這兩隊進入了非常驚人、戲劇化的冠軍爭奪戰。

為了增強戰力,老虎隊在八月初時做了幾項交易:
*用 Darnell Coles + 小聯盟球員 Morris Madden 和海盜隊交易來了 Jim Morrison。(Darnell Coles 生涯共有 40 Win Shares,但是表現都不比板凳球員好到哪裡。Jim Morrison 在交易之後共拿下兩個 Win Share)
*用小聯盟球員 John Smoltz 和勇士隊換來了 Doyle Alexander。(等下我們會討論他們的 Win Shares)

Alexsander 之後成為大聯盟史上冠軍爭奪戰裡最強大的戰力之一。他在老虎隊剩下的 51 場比賽裡先發了 11 場,拿下九勝零敗的戰績,包括三場完封,防禦率 1.53。他只在美聯先發了兩個月,就在美聯的賽揚獎投票裡拿下第四名。(PS: 他在勇士隊的戰績是 16 場先發,五勝十敗,防禦率 4.13)

在九月二十三日時,老虎隊只落後藍鳥隊半場勝差。這兩支球隊在多倫多進行四場對戰,而藍鳥隊贏了前三場,都以一分之差擊敗對手,最戲劇化的第二場球,他們更是在九局下半連下三城,以三比二擊敗老虎隊。最後一場比賽,老虎隊在延長賽裡以三比二擊敗對手,Alexander 主投 10.1 局,只掉了兩分,但是藍鳥隊已經取得了兩場半的領先,球季只剩六場球,似乎勝卷在握。

然而,藍鳥隊在接下來的三場球裡慘遭釀酒人隊橫掃,而老虎隊則在和金鶯隊的四連戰拿下兩勝,雙方之間成為一場之差。於是,最後三場在底特律球場的雙方對決,成為最棒的球季尾聲。

Alexander 掛帥先發第一場,以四比三擊敗對手,雙方戰成平手。第二場時老虎隊再度獲勝,在延長賽第十二局時由 Trammell 擊出再見安打。第三場比賽則是神妙的投手戰,由 Frank Tanana 對決偉大的 Jimmy Key。老虎隊只擠出三支安打,但是其中一支是 Larry Herndon 的全壘打,再加上 Tanana 的完美表現,最後就是以一比零擊敗對手。

在球季末,由爭冠的雙方進行了兩次系列賽,全部都是以一分分勝負。也難怪在 Baseball Reference 的裡這一年老虎隊的網頁上,贊助的人寫到:
Favorite. Team. Ever. What a fantastic end to a fantastic season.

而這也難怪多倫多的球迷可能看到這邊就不想看了 =Q

不過有一點還是值得注意。當你把 Smoltz 和 Alexander 交易裡相關的球員之後的 Win Shares 計算出來,從老虎隊的角度來看,這是史上最糟糕的交易之一。而我也不是唯一說過這句話的人;Baseball Page 的文章裡也把這筆交易視為最糟的幾個交易之一;另一篇文章則把這個交易列為史上第四差的交易,而且還補充說明了他在季後賽的可憐記錄(兩敗,防禦率 10.00,而且老虎隊也因此輸掉了前往世界大賽的門票)。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也收到很多老虎隊的球迷來信告訴我,他們會再做一次同樣的交易。所以這個系列裡我們將綜合許多老虎隊的球迷對於這次交易的感覺,而把這個交易稱作「老虎隊史上具有最佳的短期效應和最差長期效應的交易」。

而這也讓我不禁想到:我們可以調合這兩個不同的觀點嗎?我們可以使用我上周介紹的那種未加工過的 Win Shares 測量法來評估,然後再用不同的角度來針對交易重新修正嗎?

當然可以!我們將會試著用下面步驟來探討這個問題,每個步驟都是前一個步驟更進一步的延伸,而要注意的是它們的作用是一步一步來的:(以下用WS來代表 Win Shares)

一、先計算兩個球員在交易之後所拿下的WS
這很容易:Alexander 在交易後到退休的這段期間,在兩年裡拿下 29 個WS;John Smoltz 到目前為止的成績是 234,而他還沒退休。勇士隊目前取得 205 分的領先

二、再計算這兩個球員比板凳球員多貢獻了多少WS(WSAB)
這是一個初步的計算,根據先發投手平均分數是 6 而後援投手是 5 來算,我的結果是 Smoltz 為 148,而 Alexander 只有 14。在這一項上勇士隊取得了 132 分領先。

三、再看看這些WS的「立即價值」
基於很多原因,眼前的WS要比未來的WS來得更有價值。我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估算,就假設WS有百分之五的利息好了,算出來的結果是 Smoltz 等於是在 1987 年有 96 WS,而 Alexander 則是 14,這樣勇士隊有 82 個WS的領先。

把立即價值考量下去對評估這種交易來說是很重要的。Smoltz 並沒有立刻在交易之後為新球隊作出貢獻,而是在 1989 年,也就是交易之後的兩年才開始。

四、只考慮球隊確實會擁有這名球員的時間,而不是整個生涯
我收到了一些關於之前所寫的交易分析文章(這篇我以後也會翻)的批評,內容是我把整個生涯都差異都算了進去。既然一個球員在六年之後都有會成為自由球員,而可能換到任何一個球隊,這樣的比較是有問題的。雖然 Smoltz 是密西根人,他還是有可能在成為自由球員之後就離開老虎隊,為什麼要把之後的WS給算下去?

Alexander 在 1987 年球季之前和勇士隊簽了兩年合約,所以我們只考慮這段時間,和 Smoltz 的前六個完整球季。結論是,Smoltz 以 38 比 12 領先 Alexander,差距是 26。

五、最後,考慮當時球隊的處境
當 1987 年時,Alexander 是 36 歲,勇士隊當時的戰績是 69 勝 92 敗,在國聯西區排名第五。對他們來說,把 Alexander 交易出去換來年輕球員可以省下一筆開銷。相反的,對老虎隊來說,他們正在往高峰前進 -- Trammell 29 歲,Whitake 也才 30 歲,而且球隊處於有機會爭冠的位置。任何完整的交易評估都要把這些因素考量下去才行。

為了量化這個差異,我再度回歸我的經濟本行。嗯,在我以前提過的一篇文章裡講到:有奪冠機會(勝場超過八十四場)的球隊,平均每場球比那些勝率未過半的球隊多賺六倍的錢。(有點不可思議,原文是這樣:Teams that are in contention (84 wins) make about about six times more per win than teams that are not in contention.)而這對於把球員的表現與他對球隊的實際價值聯結起來是一個很關鍵的論點。我們可以說,1987 年 Alexander 的 9 WSAB 對於老虎隊來說比對勇士隊來說有著九倍的差距。

所以,我針對這個來推估了下面這個表格,根據他們所處的球隊勝率來對每個球員的 WS 做出權重:

W% Min W% Max Weight
.000 .400 1
.400 .500 2
.500 .525 4
.525 .550 5
.550 .575 6
.575 .600 7
舉例來說,勝率五成一零的球隊裡,每個球員的一個 WS 可以得到四分,而待在勝率四成五零的球隊裡的話,就只能得到兩分。總合來說這個表格裡,對五成以上和以下的球隊所給的分數差距不到六倍,大約是在三倍左右,不過在很棒的球隊和很糟糕的球隊之間差距則是七倍。我希望大家比較容易接受這樣保守的估算方式。

Alexander 不只在 1987 年時對老虎隊做出絕大的貢獻,他在 1988 年球隊拿下 88 勝 74 敗而僅落後給紅襪一場的球季裡,也是扮演了先發投手群裡的關鍵角色。他們在 1989 年一口氣掉到勝率 .360 的地步,從那之後到 1993 年之間,他們有幾次超過了 84 勝的門檻(也就是 Smoltz 六年期限的最後一年)所以他們在那幾年裡都可以給 Alexander 很高的比重,而 Smoltz 還沒辦法上大聯盟作出貢獻。

在另一方面,Smoltz 在大聯盟的前兩個完整球季裡,球隊的勝率約是四成,但是他們在 1991 年時爬到第一,而且在接下來的四年裡都是有著爭冠實力的球隊。所以說 Smoltz 在勇士隊需要他的時候都持續的做出貢獻,而那時候 Alexander 已經離開球場了。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把 Smoltz 交易進來對勇士隊來說是超棒的主意,在加算權重以後,他共為勇士隊貢獻了 168 分,而 Alexander 將只會有 12 分。對勇士隊來說,那是 156 分的差距。對老虎隊來說也一樣是個好交易。Alexander 為他們累積了 74 分,而 Smoltz 將只能做出 66 分的貢獻。對老虎隊來說他們賺了 8 分。

沒錯,如果你願意和我一起跳出所有的框框來看這個問題,這個交易事實上是一個雙贏結果。雖然從 Win Shares 來算的話,老虎隊好像吃虧了,但實際上老虎隊還是為他們做成了一個好交易。對勇士隊來說這個交易當然是更讚,不過他們並沒有從老虎隊身上賺到什麼東西。如果一個交易對你來說有著正面的效應,你並不會因為它對另一個有更多的效應而貶損了這個交易的價值。

最後,這個數學練習只是個練習而已。不過我只是要看看能不能找出一個合理的、量化的論證來說明老虎隊事實上還是從這個交易裡得到了他們要的東西。而事實證明是可以的。

Thursday, February 17, 2005

A Tale of Two Leagues (Part Two: 1956-2003)

by Steve Treder @ The Hardball Times
April 19, 2004

上兩篇文章中,我們觀察了美國聯盟和國家聯盟的發展過程,從美聯的創建到二十世紀中期為止。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觀察從那之後到現在的變化。

1956-1972: Reaping Different Harvests
這兩個聯盟在進入種族融合的年代時在熱情程度上有很大的差異。國家聯盟的遠比美國聯盟熱衷於追求有色人種裡有天份的球員。他們的球探做了大量的觀察、簽下和培養了許多有色球員。到了 1955 年,如同我們在上一篇文章裡所提到的,美聯只有十個有色球員在球隊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定義是打者至少需上場 50 場,投手至少要投 50 局),而國聯有 21 個。

這個差距很快的就拉大了。到了 1960 年,符合上數定義的有色人種球員在美聯裡有 17 個,而國聯有 38 個。在之後的十年,美國聯盟才開始很認真的要進行融合,但是在數目前還是追不上國聯:在 1965 年時,美聯的球員中屬於有色人種的有 42 個,而國聯則是 57 個,到 1970 年時,比數是 63 比 82。

更進一步的看,差異還不僅在量的不同上。在 Larry Doby 和 Satchel Paige 於 1947 到 1948 年時由印地安人隊簽下以後,沒有任何一個美聯的球團曾經培養出一個後來有進名人堂的非白人球員,直到 1967 年進入大聯盟的 Rod CarewReggie Jackson 為止。

到那年的時候,國聯的隊伍已經引入了 18 名後來進入名人堂的黑人球員,包括了幾名後來被公認為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的:Roy Campanella、Willie Mays、Hank Aaron、Roberto Clemente、Frank Robinson、Bob GibsonJoe Morgan

在引進這些有天份的球員上有如此的質和量上的差異,對於這兩個聯盟在比賽上的品質有重大的衝擊。在 1950 年代中期之後一直到 1970 年代早期,普遍認為國聯的球員和球隊都比美聯來得佳。

國聯在那段時間裡還得到另一個重要的優勢。那些新興而且發展迅速的大都市成為了規模很大的市場,而國聯的隊伍首先到達這些新興都市,包括南加州、舊金山灣區、休士頓和亞特蘭大。在這段時間裡,美聯只拿下了巴爾蒂摩、堪薩斯市和 1969 年撤退到西雅圖之前的 Minneapolis-St.Paul,加上 1970 年代時拿下被國聯開發過而且放棄的密爾瓦基,之後又在 1972 年時搬到 Dallas-Fort Worth

國聯的全新球場紛紛開幕:1960 年的 San Francisco、1962 年的 LA、1964 年的紐約、1965 年的休士頓、1966 年的亞特蘭大及聖路易、1969 年的聖地牙哥、1970 年的匹茲堡及辛辛那提,最後是 1971 年的費城。而在這段時間裡,美聯的新球場只有 1961 年的 Minneapolis-St.Paul、1962 年的華盛頓、1966 年的安納罕和 1968 年的奧克蘭。

就好像更好的球員、更好的市場和新球場還不夠一樣,在那個年代裡,國聯還有著更激烈的競爭。美聯的洋基隊從 1920 年代開始把其他球隊吃得死死的,而且這個狀態還繼續保持中:從 1956 年到 1964 年這九個球季裡,洋基拿下了其中八次,而且都是以很大的差距獲得勝利。

在這段時間裡,有六支不同的球隊拿下至少一次的國聯冠軍,而且有好幾次都是有數支球隊在爭冠(1956、1959、1962 和 1964),競逐的過程非比尋常的激烈和具有強大吸引力。一直要到 1965 年以後美聯的冠軍才開始像國聯一樣難以預測。

所有這些差異都造成了票房上的巨大差異。從 1956 年開始,國聯連續 33 年在觀眾人數上超越了美聯。從 1960 年代中期到 1970 年代中期,國聯觀眾人數上的優勢是歷史上最高的。在歷史上觀眾人數差距最大的十個球季裡,有八次是在 1958 到 1974 年裡發生的:
YEAR     DIFF     RANK
1965 53% 2nd
1966 47% 3rd
1971 45% 4th
1958 40% 5th
1970 38% 6th
1972 36% 7th
1964 31% 9th
1974 30% 10th

到了 1970 年代初期,美聯的環境變得很糟。在較大的市場裡打球的比較好的球員吸引了較多的球迷,球團也得到了較高的利益,因此可以簽下或是培養比較好的球員。對於美聯來說,這樣的循環並不是他們所樂見的。在 1972 年六月份的 New Yorker 裡,Roger Angell 寫到:
不斷增加的焦慮是由於兩個聯盟之間的品質和觀眾人數差異逐漸增加。去年的數據並不能隱藏國聯比美聯多吸引了五百五十萬名觀眾的事實。這個差距今年繼續拉大 .... 兩個聯盟在比賽的品質和吸引力上的差距很難證實,但是可以猜想得出來:今年春天到目前為止,國聯的打者已經比美聯的對手們多打了一百支全壘打。

確實,1972 年球季不只是觀眾人數上的差異有很大的差異,打擊上也是。國聯比美聯多得了 13% 的分數,歷史上只有兩次美聯曾經以這樣的差距領先國聯。(1903 和 1945)美聯的得分效率已經好幾年來都偏低了,1969 年兩個聯盟同時縮小了好球帶的大小和降低投手丘的高度曾經暫時的提升了美聯的攻擊力,但是在 1972 年時他們的得分能力又重挫了。只有在 1908、1909 和 1968 年時美聯的得分效能比 1972 年還低。

面臨了長期的觀眾人數比國聯少,而且打擊和得分也一直偏低,1972 年之後美聯準備採用一個全新的行動;有人甚至會說那是一個自暴自棄的行動。美聯投票決定採用一個「實驗性」動作:在 1973 年開始實施指定打擊制度。Jerome Holtzman 在 Sporting News Baseball Guide 裡說「這是現代棒球史上最重大的制度改革。」

1973-1992: Road to Redemption
指定打擊制度對於得分有立即的衝擊。美國聯盟的得分效率在 1973 年跳升了百分之二十三,比 1920 年時候的變化幅度還大。就攻擊的角度來說,指定打擊是一個很明顯的成功,所以它的「實驗中」的狀態馬上就解除了。因為指定打擊的關係,美聯從 1973 年到 2003 年中除了一年之外都在得分上比國聯來得高。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有了指定打擊制,但是美聯在這段時間裡的得分優勢和國聯相比比不上 1931 年到 1942 年那段時間的差異。

對於入場人數的衝擊雖然是正面的,但是沒有那麼戲劇化:美聯在 1973 年的入場人數增加了 12%。然而,在那年裡美聯的平均每場球賽的觀眾人數還是比他們在 1967 和 1968 年時來得少,當然也遠比他們在 1940 末期時所達到的高峰少許多。更進一步的來說,它還比國聯在 1973 年吸引到的觀眾人數少了百分之二十四。

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美聯的觀眾人數才爬升到有競爭力的地步。在 1974 年時又跌落到比國聯少了三成,而在 1975 年時則是少了 25%。不過在那之後,人數的差距穩定的縮小。從 1975 年到 1980 年,美國聯盟每場球入場的觀眾人數只比國聯的少了 10% 到 15%,而且 1981 年到 1988 年,雖然還是少了一些,但是差距從沒超過一成。

達成這個目標不只是靠著指定打擊。美聯在 1977 年擴編,把多倫多這個新興的大都市納入版圖,同時它也成為 1980 年代最佳球團的主場。美聯的代表球隊:洋基隊,在 1970 年代中期反彈,而且一直保持為有實力奪冠的球隊--和 1950 到 1960 年代初期的所向披靡相比還差了一些就是了。

總體來說,美國聯盟在 1980 年代算是一直保持競爭上的平衡,而且平衡的程度是史上罕見的:在那十年當中,七支西區球隊中的五支和七支東區球隊中的六支拿過分區冠軍,有八支不同的美聯球隊曾經贏得聯盟冠軍。

不過最重要的是美國聯盟在比賽品質上也超過了國家聯盟。一個重要的指標是有色人種人數已經非常接近。在 1970 年時,國聯有 82 個球員在球隊裡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美聯只有 63 個;到了 1975 年,這個差距已經幾乎消失了:八十八比八十一。

在 1980 年時國聯重新在這個數據上領先,十二支球隊裡共使用了 96 個黑人球員,平均一隊八個,而美聯的十四支球隊只使用了 83 個,平均一隊剛好不到六個。但是到 1985 年的時候,這個差異終於完全消失了,兩個聯盟,平均一隊都是使用了約七個黑人球員。

國聯在精英球員上壓倒性的優勢完全消失了,高峰期在 1973 年到 1992 年的球員獲選進入名人堂的二十個球員裡,有兩個(Nolan RyanDave Winfield)在兩個聯盟都待了差不多的時間,七個(Joe Morgan, Steve Carlton, Phil Niekro, Don Sutton, Mike Schmidt, Gary CarterOzzie Smith)是國家聯盟的球員,另外十一個(Rod Carew, Reggie Jackson, Jim Palmer, Catfish Hunter, Rollie Fingers, Carlton Brett, Robin Yount, Dennis Eckersley, Eddie MurrayKirby Puckett)是美國聯盟的球員。(還有另外五個在這段時間內打球而且也幾乎一定會被選為名人堂的明星,美聯在這邊還是有優勢:Cal Ripken, Rickey HendersonWade Boggs,國聯則是 Tim RainesTony Gwynn

有理由相信在 1980 年或是 1985 年裡的某個時期裡,美國聯盟努力的要把他們的比賽品質提升到和國聯一樣。到了 1989 年,美聯的平均每場入場觀眾人數超越國聯,是從 1955 年以來第一次,而且一直到 1992 年都是如此。這也是美聯長達二十年的贖罪之旅的高潮。

因此,1980 年代可以說是 1931 年到 1942 年的重演:兩個聯盟呈現出一個穩定的「分裂但是平等」的狀況,美聯強調高得分,而國聯則有著打小球的風格,不過兩邊都有一樣的品質,受歡迎的程度也一樣。

1993-2003: Just What Is a League, Anyway?
國家聯盟在 1993 年球季之前擴編,加入了科羅拉多和佛羅里達。在 1992 年秋天的這個擴編選秀和以前有點不一樣:雖然這兩支都是國聯的球隊,但是所有的大聯盟球隊,包括國聯和美聯,所有的球員都是擴編選秀的對象。之前的擴編選秀都是從所處的聯盟裡挑選球員。

這是一個預兆。大聯盟的管理結構在這段時間裡是完全融合的,聯盟主度的職位終於 dispensed with altogether。在一連串的革新和改變裡,影響最大而且直接牽涉到「聯盟」定義的兩件事是:1997 年開始,跨聯盟比賽開始舉行;1998 年,美聯的釀酒人隊轉換到國聯。美國聯盟和國家聯盟長久以來一直是對立的狀態,在近幾年來不斷的混合和重組,程度遠比之前來得高。也許這是這個時代的象徵,一個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年代。

從 1990 年早期開始,一股新建球場的旋風把兩個聯盟外觀和感覺都改變了。(諷刺的是,這些新建的球場都強調復古風)美聯的芝加哥,巴爾蒂摩、克里福蘭、阿靈頓、西雅圖和底特律,國聯的丹佛、亞特蘭大、鳳凰城、休士頓、舊金山、密爾瓦基、匹茲堡和辛辛納提。

無處不在的新球場消除了兩個聯盟之間的球場風格差異:在 1970 到 1980 年代裡,國聯充滿了光滑的現代球場(比如說 Astroturfed ashtrays),而美聯則是古典的場地(shabby crumbling anachronisms?)在 1993 到 2003 年,球場裡逐漸增加、過度誇張奢華而獨特的包廂成為兩個聯盟的新象徵。

這些新球場的特性是都比較傾向對打者有利。這個因素,再加上越來越強的打者(不管有沒有被類固醇增強過),以及裁判不傾向把偏高的球判為好球(雖然最近大聯盟當局及 Questec 公司有努力要矯正這個問題),總總因素導致了從 1990 年中期之後的打擊大爆發。

得分效率上的大爆發在兩個聯盟都以類似的頻率出現:美聯在 1996 年時得分效率比 1992 年高了 25%,而國聯在 2000 年時則比 1992 年時高了 29%。從 1993 到 2003 年的十一個球季裡,美聯每個球季得分都比國聯高,差異大約是在 3% 到 15% 之間,打擊率差異則是約 8%。這和之前的十一年(1982~1992)的狀況幾乎完全一樣:當時美聯得分數大約贏過國聯 2% 到 12%,打擊率差異大約是 9%。也就是說,在 1993 年到 2003 年的得分大放送對兩個聯盟的影響是完全一樣的。

在新球場的得分大爆炸被證實對觀眾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在 1993 到 2003 年之間最震憾的數據就是觀眾人數節節上升(也形成了這個年代最矛盾的情形之一:雖然觀眾人數上升,但是球團老板不斷的抱怨財務壓力、甚至還需要出售球團)在大聯盟史上最多觀眾的十個球季裡,有九個出現在這段時間裡:
YEAR      ATT/G     RANK
1994 31,256 1st
1993 30,964 2nd
2001 29,881 3rd
2000 29,378 4th
1998 29,030 5th
1999 28,888 6th
2002 28,007 7th
1997 27,877 8th
2003 27,831 9th

兩個聯盟的觀眾人數都變多了,不過國聯還是保持人數上的優勢:在 1992 年之後只有一年的美聯入場觀眾人數多過國聯。差異大約都是在 2% 到 11% 之間,不像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時那樣明顯的差異。

要特別指出的是在 1993 到 2003 年裡,如果沒有指定打擊制度的話,那個聯盟在各方面都是相當接近的。他們在類似的球場上呈現了類似的風格和品質,也吸引到了相當接近的觀眾人數。

我們還要探討的是指定打擊這個制度,它所要解決的得分問題已經不再存在,觀眾人數的危機也消失了,但是它還是存在,這三十年之間兩個聯盟有著如此大的差異,在其他職業運動裡是看不到的。

當美國聯盟和國家聯盟進入了共存的第二個世紀,他們緊密結合的程度遠超過以前的任何時候,但是在規則書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這個神奇的現象什麼時候會消失、或是到底會不會消失,都是在二十一世紀裡最有趣的問題。

A Tale of Two Leagues (Part One: 1901-1955)

by Steve Treder / The Hardball Times
April 12, 2004

美國聯盟在 1900 年開始運作,但是那時候還算不上是「大聯盟」。從隔年開始,它才被認為是「大聯盟」,或是說與國家聯盟處於同樣的地位。

從那之後開始,兩聯盟的體制就一直持續到現在。(只有在 1914 與 1915 年時因為 Federal League 的出現,所以算是例外)而且,兩個聯盟一直都是處在平等地位,而使用相同的品牌。不過如果要講詳細一點,其實這個概念不算完全正確。

事實上,這兩個聯盟,雖然大致上在數十年間都代表了同樣的比賽型態和品質,他們一直都有著一些些的不同。以下,我們將會研究美聯和國聯在這個世紀的互相陪伴之下有哪些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地方。

1901-1919: A Great Start for the Junior Circuit
在共存的前二十年中,這兩個聯盟有著相當類似比賽型態。得分的差異在這兩個聯盟裡總是在一成以下,而且並沒有哪個聯盟總是佔有優勢。

打擊率上,兩個聯盟也沒有明顯的差異。國家聯盟總是有著多一點的全壘打,很有可能是因為費城的 Baker Bowl 的影響,但是在那個年代裡,全壘打實在是太罕見了,以致於國聯在這方面的優勢並沒有在得分上造成什麼影響,特別是美聯從 1910 年開始,逐漸在保送率上領先美聯。盜壘數上,兩個聯盟都不斷的創下歷史新高,而雖然美聯一直都稍微多了一些,那差距也算不上是什麼戲劇化的差距,通常在兩個聯盟間總是只差幾個百分點。

不過,雖然兩個聯盟的比賽型態幾乎是一樣的,他們還是在進場人數上一直有著不同。新成立的美國聯盟大部份的時候吸引了比較多的人數。國聯的觀眾人數在 1901 和 1903 兩年是贏過美聯,但從此之後就都是美聯的天下了。

美聯的觀眾人數並不總是多很多,大概都比國聯多個 10 到 15 個百分點。(不過在 Federal League 成立的那一年,國聯的觀眾人數曾經狂跌)但是最後三年,也就是 1917 到 1919 年,美聯的觀眾人數則都超過了國聯的兩成以上,分別是 22%、24% 和 27%。

探討這個現象的成因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兩個聯盟都分享了主要的城市市場,也就是紐約、費城、波士頓、聖路易;事實上國聯在紐約市有兩支球隊。系統化的市場導向分析並不能解釋成因。更有可能的是品質決定了勝負:美聯在那幾年的比賽水準也許比國聯來得高。

考慮一下那個時代裡幾個非常傑出,名人堂裡第一級的幾個球員:Honus WagnerChristy MathewsonGrover Cleveland Alexander 是在國聯。但是美聯則有 Cy YoungNap LajoieTy CobbWalter JohnsonTris SpeakerEddie CollinsJoe Jackson。用計算超級明星的數目來比較兩個聯盟的比賽品質是非常不科學的方法,但是至少目前看起來那個年代裡最棒的球員大部份都在美國聯盟,再考量美聯在觀眾人數上幾乎壓倒性的優勢, 可以合理的推測當時的球迷比較偏好美聯比賽的原因是美聯的水準較高。(最後兩句感謝 buffalobills@PTT 的說明)

喔,沒錯,美國聯盟在這個一時期快要結束時加入了另一個年輕的明星,一個左撇子投手。這個小子也還滿能打的。他在 1915 到 1919 年時已經是個超級明星了,他將會在 1920 年時來到紐約,同時以旋風般的速度領導整個運動,把這個運動的比賽方法帶領到一個新的境界。

1920-30: Balance in the Jazz Age
木塞核心的「活球」在 1911 年就引入了大聯盟。在那之後,兩個聯盟的打擊和得分都大幅的提升。不過投手很快就學會到該怎麼完美地用這種較輕的球,甚至更進一步的去破壞它的表面,或是讓它不平滑:唾液球、煙草球、咖啡球、泥土球等等;棒球的表面和形狀受到了很大的改變,讓它在被投出去的時候更容易彎曲和不容易被擊中。兩個聯盟的得分在 1912 年以後又再度的下降,而且之後就一直保持在 1911 年時的水準。

到了 1920 年,兩個聯盟都採用了新的規則:投手不可以用任何的方法破壞球的表面(不過有老爺爺條款:幾個一直都投唾液球的投手被允許繼續使用)。為了強力執行這個規則,在比賽中球變形的時候,將會強制更換新的球。

一開始這個規則的主要目地是要使球保持乾淨,把爛泥巴和什麼有的沒的都清掉,但是所造成的衝擊是沒人預料到的,而且相當得大。因為比賽中都使用全新、乾淨、白色的球,打者彷彿進入了天堂。

當然,Babe Ruth 一馬當先。但是雖然他的衝擊特別大,他並不是在那個年代裡唯一一個馬上得利的打擊者。打擊和得分在 1920、1921 和 1922 年時用前所未見的速度向上飆升。

這個影響對兩個聯盟來說都一樣,在環境達成穩定之後,從 1922 到 1930 年之間,沒有一個聯盟曾經在得分上超過對方一成以上。在這段時間裡,兩個聯盟的打擊率、三振率和盜壘都非常接近。相異之處跟以前一樣:國聯有著比較多的全壘打,而美聯則比較多人靠四壞球上壘,不過差距比以前小了一些,而且到了 1920 年代結束的時候,四壞球的差異已經消失了。

再看到入場人數,1920 到 1930 年代也是一個非常平衡的年代。雖然擁有了 Babe Ruth,但是美聯在觀眾人數上的優勢在 1920 年代時卻消失了。到了 1926 年時,兩個聯盟的入場人數幾乎完全一樣,而且 1927 到 1930 年,國聯的觀眾人數更是以 5% 到 15% 的差距超越了美聯,是二十世紀以來的第一次。

為什麼觀眾的喜好改變了?用之前算超級明星人頭的方法來看,結果應該是差不多的:除了有點年紀的 Johnson、Cobb 和 Speaker 之外,還有 Ruth、George SislerHarry HeilmannLou GehrigAl Simmons 和剛加入美國聯盟的 Lefty Grove。國聯這邊則有老牌明星 Alexander,加上 Roger HornsbyFrankie FrischDazzy VancePaul WanerHack WilsonPie TraynorMel Ott。也許美聯曾經擁有的天才優勢在 1920 年代時已經消失了。

1931-42: Keep Your Eye On the Ball
1920 年代的特徵是越來越高的得分,而 1930 年時達到了高峰,兩個聯盟都到破記錄的程度。突然從 1931 年開始,事情都不一樣了,不過只發生在國家聯盟而已。

美國聯盟這邊,在整個 1930 年代,得分還是很高,持續的超過 1920 年代的水準。在 1936 年時,美聯創造了當時史上得分最高的球季。即使到了現在,常常人們還是把 1930 年代當做是高得分的年代,而那對美國聯盟來說,的確是這麼一回事沒錯。

但是 1930 年代的國家聯盟就完全不一樣了。在 1931 年時,國聯的平均每場得分下降了 1.2 分,是大聯盟史上最大的單季衰退記錄,把國聯的得分能力拉低到 1920 年代之後最低的地步。在 1931 年到 1942 年,每一個球季美聯的得分都超過國聯,而且差距從沒在 8% 以下,而且最高的時候曾經達到 26%。在歷史上兩聯盟得分差距最高的十五個球季裡,有八個出現在這段時間裡:
YEAR     DIFF     RANK
1933 26% 1st
1938 22% 3rd
1936 20% 4th
1939 17% 6th
1937 16% 8th
1931 15% 11th
1932 14% 13th
1940 13% 14th
原因呢?為什麼兩個聯盟會忽然從 1930 年時得分能力還差不多,第二年就有著如此大而且持續到 1942 年的變化?國聯並沒有忽然採用了新的、對投手有利的球場,而兩個聯盟也都沒有在 1931 年大幅變動什麼遊戲規則。那些強力的打者並沒有忽然都被從國聯交易到美聯來換強力的投手。

我想這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球。兩個聯盟當時分別採用他們自己認證和授權的棒球品牌;那時候並沒有一個單一標準的「大聯盟專用」球。下面是一個我想絕不可能被推翻的證據: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國家聯盟在那段時間裡用的球和美國聯盟的相比,彈力差了很多。

就我所知,兩個聯盟從來沒有清楚的說明這一點,雖然我已經看過了許多很清楚的參考文獻,也聽過許多謠言。我手邊最接近的資料是 John B. Foster 在 1934 年於 Spalding Official Base Ball Guide 所寫的 Editorial Comment:(1933 年,國聯的得分是史上最低的一次,而且兩個聯盟的得分差距則是到目前為止最高的一年)(看不太懂他在寫什麼,所以留原文)
...under the platform of separate balls for the two big leagues, made in such a manner as to create heavier batting for one as opposed to the other, there was no question about the batting. It was then attributed to the slightly different method employ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the ball, which was sensible enough, since the National League openly avowed that its ball was slightly slower than that used by the American League, and consequently its batters could not be expected to do quite as much execution with i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ll used by the National League and that which was in use in the American League was in the manner of sewing and in the cover, which was slightly heavier in the National League...

Now all this has been abolished and done away with. The ball that will be used in the American League will be of the same construction as that employed by the National League, and the players of one organization will not have the slightest advantage over those of the other.

我想這位證據裡的推測真的發生的是國聯同意讓 1933 變成一個特別的「死球年代」,但是兩個聯盟一直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才不得不採用同一個標準化的棒球規格,這段故事我們很快就會講到。

不過在描述這段時間的球員時,我們永遠不該忘記這段歷史。我們常常會認為那段時間裡最好的打者都在美聯(Gehrig、FoxxGreenberg 等人)而覺得國聯的頂級打者(Ott、KleinMedwick 等人)沒什麼了不起的。也許最好的打者是在美聯沒錯,但是要確定這件事,應該要針對得分環境的不同做一些調整和計算才行。

觀察這段時間的觀眾人數也能得到一些很有趣的結論:雖然美聯有著特別多的得分和打擊,它們並沒有吸引特別多的觀眾。兩個聯盟間的觀眾人數基本上是一樣的:在十二個球季裡,美聯有六次人數較多,國聯也是六次。這大概可以推論出雖然兩個聯盟的比賽型態有些差異,但是兩種比賽型態都不算是壓倒性的得到觀眾愛好。從這點來看,觀眾也不認為其中一種就代表比較高品質的比賽。

因此,這段時間是歷史上最有趣的一段時間:兩個聯盟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比賽型態,但是對觀眾來說價值是差不多的。

1943-1955: Sowing the Seeds of Change
在 1943 年,國聯的得分數從 1930 年之後首度追上了美聯。原因並不是國聯增強了他們的長打力,而是因為美聯變成了跟國聯一樣的低比分型態。這個現象的成因,再一次很清楚得從棒球本身尋找。

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物資缺乏在 1943 年達到了高峰,而兩個聯盟都被迫採用較劣質的材料來製造棒球。雖然試過了幾種不同的方式,這種被開玩笑的稱為「balata ball」的球,彈性還是比以前差;兩個聯盟全壘打和得分的數量同步重挫,掉到了前所未見的低。無論他們喜不喜歡,他們在戰時都被迫使用這種球。

從 1946 年開始,這個限制不見了。雖然又多花了一到兩年,得分數才反彈到戰前的水準,但很顯然的 balata ball 已經沒人在用了:全壘打數在 1946 年開始上升,而且是長期的趨勢。不過比較令人震驚的是 1940 年代末期上升的角度開始加大,而且是兩個聯盟都如此。

美聯和國聯在 1931 到 1942 年時的明顯差異並沒有重新出現;從 1946 年開始到 1955 年的十個球季,美聯得分數超過國聯五次,國聯則超過美聯四次,還有一年則是平手。而且這十年之間沒有一個聯盟曾經得分超過對方多過一成的。

唯一的結論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終於 John B. Forster 在 1934 年的預言成真了:「國聯最後將採用跟美聯一樣的球。」

雖然得分水準上很接近,但是在這十年裡,兩個聯盟間還是有一些明顯的差異。國聯奪回了在 1930 年代末期之前在全壘打數上的領先,美聯則持續在四壞球的比例上超過對方,不過差距不像 1930 年代那樣大。國聯總合來說有著比較多的盜壘,不過也比不上美聯在 30 年代到 40 年代初期時所有過的領先差距。

當然,兩個聯盟在那段時間裡,最大的差距是出現在對於不同種族的球員融合的速度。那不只是指 Jackie Robinson 出現在國聯的時間比 Larry Doby 出現在美聯的時間早了幾個月,而是在整個時間中,國聯的隊伍雇用的有色人種遠比美聯的隊伍所雇用的多許多。在 1955 年時,有兩個美聯的球隊(老虎和紅襪)是全白人的球隊,而國聯只有費城人隊是。但是兩個聯盟在融合上的差距是遠比這顯示出來的來得大。

在 1955 年的美聯裡,受到重用的有色人種球員有:Larry Doby, Elston Howard, Connie Johnson, Hector Lopez, Minnie Minoso, Carlos Paula, Dave Pope, Vic Power, Harry Simpson, 和 Al Smith: 共十個球員,其中有幾個是明星球員,有一個則被選入名人堂。

而在國聯裡的則有:Hank Aaron, Sandy Amoros, Gene Baker, Ernie Banks, Bill Bruton, Roy Campanella, Roberto Clemente, George Crowe, Lino Donoso, Jim Gilliam, Ruben Gomez, Chuck Harmon, Monte Irvin, Sam Jones, Brooks Lawrence, Willie Mays, Roman Mejias, Don Newcombe, Jackie Robinson, Hank Thompson, 和 Bob Thurman:共 21 個球員,許多都是明星,有七個後來被選入名人堂。

引入有天份的黑人球員程度的不同持續到 1955 年之後的許多年都還存在,而且也無可避免的造成了兩個聯盟的比賽品質有差距:很明顯的美聯無法得到什麼優勢。在兩邊都搶到差不多的有天分的白人球員的情況下,國聯得到黑人在運動天份上的巨大優勢。

當美聯在 1946 年到 1955 年間有著比較多的觀眾人數時(在十季裡有七季入場觀眾多過國聯),在球員的品質上逐漸拉開差距的事實很快的就改變了這個狀況。在 1955 年之後將會看到兩個聯盟的入場人數上有著歷史上最大的差距,而這也讓美聯在 1970 年代初期陷入了危機。

Wednesday, February 16, 2005

Around the Horn: Bench

Franco leads younger, less experienced reserves
By Mark Bowman / MLB.com
02/16/2005 9:00 AM ET

當春訓時期評估一個球隊的強度時,很多人往往會遺漏了強力的板凳球員在長達六個月、一百六十二場的球季裡,能發揮多大的功用。要不是有了這樣的板凳球員群,勇士隊今年也沒辦法把目標放在奪下連續第十四次分區冠軍上。


勇士隊去年共贏得了十三場在第七局時還落後的比賽。很明顯的,牛棚的確應該記上一筆功勞,不過板凳裡的 Julio Franco(上圖左) 和 Mark DeRosa(上圖右) 也絕不能被忽視。

雖然 DeRosa 今年離開勇士隊而選擇了遊騎兵,不過 Franco 則留在勇士隊繼續成為板凳區裡的領袖。這位四十六歲的一壘手將和 Nick Green 及另外兩位爭奪球員名單裡最後一個位置的球員組成今年勇士的板凳。

去年 Franco 在球賽末期的關鍵時刻裡似乎自動變成強打者。他以代打的身份打出了令人眼睛一亮的三成四八打擊率(15-for-43),而且也在代打的時候打出了 16 分的打點。當你在板凳上找不到 Franco 的時候,他就是在場上擔任一壘手的 platoon。在這些時候,Bobby Cox 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把 Adam LaRoche 叫上場代打。雖然 LaRoche 並不像 Franco 那樣的經驗豐富,這位二十五歲的小子是左打者,對教練來說能在球賽後期用他根本就像是個奢侈品。

Nick Green 將會是勇士隊今年兩個內野工具人之一。這位 26 歲的二壘手去年以菜鳥的身份打出了 .273、三支全壘打和二十六分打點的成績。大部份都是在他替補受傷的 Marcus Giles 上場時的兩個月所打出來的。當 Giles 回到場上,Green 的上場機會就消失了,他在九次代打上場的機會裡擊出兩支安打。但是他那三支全壘打都是出現在六局之後,而且不是追平比數就是讓勇士隊處於領先的局面,充份的證明了他也有在關鍵時刻建功的能力。

將和 Green 一起以內野工具人的身份出現的不是 Pete Orr 就是 Wilson Betemit,而因為 Betemit 已經沒有 option 可以用了,比較有可能的是他會在春訓中贏得這個位置。不過 Orr 也很快速的讓自己成為球團裡頂尖的新秀之一。

曾經被視為棒球裡最佳新秀之一的 Betemit 去年在 Richmond 的成績是 .278 加 13 支全壘打和 59 分打點。那是他在 Richmond 三年裡的最佳成績,但是還是有許多人懷疑他在大聯盟裡生存的能力。他去年在亞特蘭大的 47 個打數裡只擊出八支一壘安打

去年夏天被選為加拿大國家隊最有價值球員的 Orr 去年在 Richmond 的成績是.320、一支全壘打和 35 分打點。他確實是讓 Betemit 感受到了競爭這個位置的壓力。

在春訓時最值得一看的應該是左外野手這個位置的競爭。Ryan Langerhans 期待證明他已經做好和 Brian Jordan 分攤這個位置的準備。他去年時在 Richmond 的成績是 .298 和 20 支全壘打,看起來已經準備好上大聯盟了。

Brian Jordan
過去兩年因為左膝的傷勢只上場了 127 場比賽。他對於自己的復原程度有高度的自信,但是對於勇士隊來說,有個堪用的左外野替補選手待在這位前 NFL 選手身後是絕對必要的。也有很大的可能 Jordan 和 Langerhans 將會以 platoon 左外野的型式一起努力。

因為 Langerhans 也沒有 options 可以用了,他將會被給予很多嘗試的機會。去年七月被升到 Richmond 後打出 .354 成績的 Billy McCarthy 也有可能參上一腳。其他可能的競爭者還有以非球員名單身份邀請來的 Roosevelt BrownJohn BarnesEsix Snead

Tuesday, February 15, 2005

2005 Positional Preview: Second Base

2005 Positional Preview: Second Base
by Michael McHenry @ No Pepper
February 15, 2005

這不像 Keystone Kops 一樣有趣,而且這當中只有一個人是從 Keystone 的賓州來的,不過下面這些名子在 2005 年裡都是大家需要知道的。

Pete Orr, 26
在沒看到他第二年的表現之前,你沒辦法知道某一個年輕球員某一年的表現是一個突破還是只是僥倖。那 Orr 在 2004 年的表現算怎樣呢?他的打擊率比生涯平均值高了將近 80 點(.244 vs .320),而且在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和盜壘數上都是生涯最高。不過因為他對於這個聯盟來說已經顯得有點老了,我比較傾向相信去年的表現只是僥倖,而 Orr 並不像他在 2004 年的數據所顯示出來的好。他的數據也顯示他跑得比 Nick Green 快很多,長打力則是輸了一截。他必須成功的利用他的才能,讓自己擠進四十人名單,和得到一個從板凳出發的機會。

Martin Prado, 22
Prado 在 Dominican 和 Rookie 聯盟待了三年,所以 2004 年他跳過了 Danville 直接到 Rome 擔任了一年的二壘手。他展現了絕佳的長打威力,擊出25 支二壘安打和 6 支三壘安打。他很擅長擊中球,生涯打擊率是 .310,而且被三振的數量很低。他今年應該會在 Myrtle Beach 打全職的二壘手,而他是那種各項打擊成績應該不太受到這個球場影響的打者。

Jon Schuerholz, 25
Schuerholz 常常因為他的名子而被開玩笑。不過我們實在應該在評估他的成就的時候不要去考慮名子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分析:他很爛。我是開玩笑的,他的某些能力相當不錯。他有著超乎尋常的保送率,而那是我希望每個勇士隊的小聯盟打者都有的能力,同時他也是一個很傑出的盜壘好手。不過如果已經 25 歲,而且在小聯盟打了三個球季,長打率還是沒辦法超過三成,那看起來實在不像是個打棒球的料,即使叫做 Schuerholz 也一樣。我是那少數因為他的父親的關係而拉拔他的人之一,不過他實在也沒什麼好說的了,看下一個吧。

JC Holt, 22
在 LSU 時代擔任中外野手,不過勇士隊在 2004 年第三輪時以二壘手的身份將他選入。他在 Danville 的表現非常好,打出 .321/.377/.407 的成績。三振數低,一大堆二壘安打和亮眼的守備,誰會不喜歡他呢?他明年應該是 Rome 的二壘手

Ovandy Suero, 23
他的數據你一看之下一定會說哪邊打錯了吧:39 支安打,30 次盜壘。他的盜壘數在球團裡排第二,只輸給一個比他多了三百個打數的人。嗯,他真的跑得很快。

The Williams-Santo Cubs: 1966-1969

The Williams-Santo Cubs: 1966-1969
by Steve Treder -- The Hardball Times
February 15, 2005

在 1964 和 1965 的挫敗之後,小熊隊的老闆 Phil Wrigley 針對球隊的經營方針做了一個很戲劇化的改變。經過五年的實驗之後,「教練團」正式走入歷史。Wrigley 決定還是照老方法雇用一個經理就好。

而那不只是個一般的經理而已,而是短小精悍、充滿魅力、熱情和有著敏銳的聰明才智的 Leo Durocher,他於 1939 年到 1955 年間在布魯克林道奇隊和紐約巨人隊擔任教練,累積了很大的名聲與成就。他也有著一些負面的評價:喜歡吹捧自己、為人處事不圓通和莽撞。即使在球場裡有著絕佳的記錄,而且他除了經理之外什麼都不想做,他還是有長達十年找不到任何工作。不過在 1966 年的時候,Wrigley 決定給已經 60 歲的 Durocher 這個他已經等待很久的機會東山再起。

不過還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改變了 1966 年的小熊隊。他們在 1963 年的成功使得一群人在 64 和 65 年球季採用「現在就贏球」的經營模式。而 Durocher 則是極力主張要把球隊帶往年輕的路上。

The Kids of ‘66
慢慢改頭換面的小熊隊在 1965 年有兩個新的成員加入了先發球員名單。在小聯盟時守遊擊及三壘的 Glenn Beckert,在升上大聯盟之後改守二壘,來填補因為 Ken Hubbs 墜機身亡所留下來的空位。這位 24 歲的菜鳥在打擊區裡的表現不太好,只打出 .239 的成績,但是他的防守功夫相當不錯。Don Kessinger 在 1965 年球季中時,因為小熊隊放棄了 Andre Rodgers 和他的替補 Roberto Pena 而被 rush 到大聯盟,他在打擊區裡被投手剋得死死的,不過也展現出了很好的防守本事。

在大聯盟打球時也是一個優秀遊擊手的 Durocher 特別喜歡 Kessinger,而且對於把他們培養成一組雙殺組合來作為年輕小熊的核心有很大的野心。

Ken Holtzman 是 1965 年史上第一次新秀選秀會第四輪選進的球員。十九歲的左投手在小聯盟裡橫掃八方,於是在九月的時候升到了大聯盟來喝杯咖啡。在 1966 年春天的時候,Durocher 並沒有把他送回小聯盟。在他第一次先發的時候,他以二比零擊敗了 Don Drysdale 所領軍的道奇隊,而他也整個球季都待在先發名單上。

兩個關鍵性的交易帶來了另外四個傑出的年輕球員。在 1965 年十二月時,小熊隊把如銅牆鐵壁般的後援投手 Lindy McDaniel 和浪人外野手 Don Landrum 送到了舊金山巨人隊,換來兩個 3A 的新秀:捕手 Randy Hundley 和投手 Bill Hands。然後在四月的時候,小熊隊又把隊中兩個投手老將送到費城費城人隊,換來了兼守一壘的外野工具人 John Herrnstein 及另外兩個有著很高評價的新秀:中外野手 Adolfo Phillips 及投手 Ferguson Jenkins。

這些年輕球員都在 66 年的小熊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Durocher 在他們陷入低潮的時候還是對他們保有信心,而他們也的確陷入了低潮,打平了他們在 1962 年時所創下的最低記錄,而且他們也是史上第一個戰績被紐約大都會隊超越的球隊。不過如果更仔細的觀察 1966 年的小熊隊,其實會發現他們應該會在未來的幾年表現得好一點。不只是這些充滿天份的球員還需要一些時間與空間成長,而且他們表現也證明了他們的成長速度很快。雖然是史上最差的戰績,他們在八月及九月的戰績是二十七勝三十敗。Jack Zanger 在他的 Major League Baseball 1967 裡寫到:
在過去二十年裡都排名在後半段的小熊隊也許就快到達突破的時候了。也許不會是今年,但是 Leo Durocher 已經組合出一個很有活力的隊伍,相當值得一看。
Zanger 對於 1967 年的小熊隊預測是排名第九。

The Breakthrough of ‘67
第九名?瞧瞧這個!在 1967 年七月三日的時候,小熊隊的戰績是四十六勝二十九敗,和聖路易紅雀並列國聯第一,也是全聯盟最佳戰績。他們在得分上以很大的差距領先其他各隊。完全不是第九名的樣子。

那是他們的最高點;他們後來連續輸掉了七場比賽,最後的戰績是八十七勝七十四敗,排名第三。不過這個球季還是無庸置疑相當的成功,遠遠的超過任何人的期望。Durocher 成為英雄,大聲談笑,看起來是一個成熟而且充滿活力的天才。Zanger 在他的 Major League Baseball 1968 裡寫:
球場上絕對找不到比 Leo Durocher 更好的催化劑。把他倒到任何公司裡,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將會是非常活躍的。他最近的實驗室在芝加哥,在那邊的兩年裡他把小熊隊整頓得很好,從最後一名的球隊轉變成為有實力競逐冠軍的球隊 .... 這是 Leo the Lion 和他所帶給球隊的魔力。 .... 他已經成為這樣了不起的經理了。

Ron Santo 在 1967 的表現跟平常一樣出色,不過不像之前小熊隊的陣容,現在小熊隊的打線在他的前後都有著不錯的棒子。Billy Williams 並沒有表現出最佳威力,不過還是很棒。三十六歲的 Ernie Banks 還是一個有效率的打者,Phillips 有成為巨星的架勢,而 Hundley 與 Beckert 不但維持有最頂尖的防守,而且也是都同位置的球員裡打擊最佳的幾個。小熊隊在得分上領先聯盟裡的其他球隊。

不過到這時候為止,最戲劇化的進步是投手。Jenkins 在 24 歲的時候有重大突破,拿下 20 勝,而且在三振數上排名全聯盟第七。Holtzman 因為越戰的關係只出賽了十二場比賽,不過也拿下了九勝零敗的戰績。Hands 成功的扮演了長中繼與兼差先發的搖擺人這個角色。兩個 22 歲的菜鳥:Rich Nye 和 Joe Niekro 合力為 67 年的小熊隊投了 71 場比賽,375 局,拿下 23 勝,而他們在小聯盟裡只在 3A 以下出賽過 34 場比賽及 210 局的投球。

Zanger 之前樂觀的預測也只把他們在 67 年時的戰績排在第九,現在他預測小熊將在 1968 年拿下聯盟冠軍。

The Consolidation of '68
小熊隊並沒有贏得 1968 年的聯盟冠軍,而是以第三名作收,跟前一年一樣。他們的戰績是八十四勝七十八敗,也沒有比 1967 年好。從這些方面來看,似乎是個令人失望的球季,不過事實上並不是。1968 的小熊隊持續了 1967 年的希望,並沒有崩潰,也沒有在面臨問題的時候解體,也沒有退到熟悉的聯盟後半段,即使是在七月中的時候都還是位於第九名。

這一年的小熊隊面臨了很多挑戰。Nye 和 Niekro 都處於第二年症候群。Santo 的打擊率大幅衰退,Phillips 和 Hundley 也都退步了。為了鞏固外野防線而交易來的 Lou Johnson 因為打擊不佳而在六月的時候被交易出去。

但是小熊隊還是可以處理這些挫折。三十七歲的 Banks 在全壘打數上排名聯盟第三;Williams 則是第四。Beckert 的得分數則是全聯盟最高,Santo 和 Williams 的打點數並列第二。Jenkins 連續第二年贏得二十勝,而且在局數和三振數上都排名聯盟第二。Hands 擠進先發投手名單,而且贏得 16 場勝投。在四月的時候以很低廉的價錢從道奇隊拿來的 Phil Regan 以救援投手的身份投了出色的 127 局,在結束比賽數及救援數上領先全聯盟,而且贏了 10 場比賽。浪人 Jim Hickman、Al Spangler 和 Willie Smith 合起來組成了一個能取代 Johnson 的外野 platoon。

藉由 1968 年共同的努力,小熊隊向所有人,包括他們自己,證明了他們在 1967 年的大進步並不是偶然,而是真實的。這個球隊實在是不錯,而不是曇花一現。特別是他們在下半球季的亮眼表現:他們在七月中之後的戰績是全聯盟最佳的。小熊隊正一步步的往冠軍之路前進。

The Heartbreak of '69
在漫長且多彩多姿的小熊隊歷史中,只有幾個球季會像 1969 年一樣被球迷懷念著。也許是小熊隊歷上中最傑出也是最有象徵意義的一個球季,所有人都知道那個球季到目前為止都還給這個球隊一個我們無法了解、心理上的陰影。

我不打算花太多時間來列舉當年所發生的事件,因為我相信會花時間來閱讀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很熟悉那些事情。(譯者註:〒△〒)相反的,我會提出幾個問題,來研究那一年的小熊隊出了什麼問題。就從這個問題開始吧:

小熊隊在 1969 年球季的挫敗是不是因為 Durocher 讓他的正規球員太操勞而沒辦法得到適當的休息?尤其是 Don Kessinger,他不是被操到翻掉了嗎?

沒錯,Kessinger 在球季後期大幅的衰退,他在七月底之前的打擊成績是 .296/.359/.400,但是之後的成績是:.223/.278/.294。Santo、Hundley、Banks 和 Beckert 也在九月陷入了低潮。

但是:如果 Kessinger 能夠整季都有 .296/.359/.400 的表現,那在他整個職業生涯裡也是個屬一屬二的球季了。即使他下半球季的衰退,他在 1969 年總合的 OPS .698 還是生涯最佳的表現,而且他的 86 OPS+ 也是排第二,遠比他的生涯平均來得高。期待 Kessinger 能夠一直保持他在七月之前的火熱表現而不會漸漸冷下來是不切實際的。另外,Durocher 的確是有給 Kessinger 一些休息的時間,Kessinger 在九月的 25 場比賽中只出賽了 20 場,而他的替補Paul Popovich 則有著球季裡最忙的一個月。

同樣的,無論是 Santo、Hundley、Banks 和 Beckert 在 1969 年的整體表現和他們的生涯數字相比也都還在他們的平均表現附近。小熊隊並不能期待能從這幾個球員身上得到比他們當年表現好很多的成績。所以,也許比較公平的說法是小熊隊的球員們在球季前半的幾個月裡都表現得超出平常水準,而不是說他們在下半季時筋疲力竭了:他們在九月時的低潮也許只是平均數原理發揮了它的作用。

最後一點,小熊隊中唯一沒有休息的鐵人 Billy Williams,他從 1963 年中到 1970 年中都沒錯過任何一場比賽,可是他也是唯一在 1969 年九月的時候打得好的球員,擊出了 .278 和六支全壘打。

另一個由問題一推論出來的的問題:小熊隊在 1969 年的挫敗是不是因為板凳強度太弱的關係?

雖然小熊隊的板凳不算很強,但是也絕對談不上是弱。三個板凳球員做出了很大的貢獻。Willie Smith 以左手代打和偶爾上場替補的身份提供了不少長打火力(不過他們其他的小熊球員一樣,上半季強,下半季就遜掉了)。Paul Popovich 以主力內野工具人的身份表現得相當不錯,填補了 Beckert 在六月受傷時所留下的位置,而且打出爆炸性的 .342 的成績,整年的打擊成績是在 154 個打數裡打出 .312。最重要的,就是 32 歲的 Jim Hickman 在下半球季從板凳的角色打入先發名單,他在八月打出 .310, 10 支全壘打和 25 分的打點,是小熊隊能在那個月裡拿下十八勝十一敗的催化劑。

Al Spangler 打得不怎麼樣,而 Cubs 如果有個好的替補捕手是會過得不錯,但是把那一年小熊的挫敗怪罪到板凳球員身上就是對板凳球員能夠做出多少貢獻這一點上有著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

他們在中外野是不是有個大洞?

是的。在這一點上常識是正確的。

Adolfo Phillips 有著絕佳的天份。但是當他的打擊衰退的時候,他沉默了。而當他沉默的時候,Durocher 開始斥責他,而 Durocher 越斥責他,他就越沉默,他的打擊也隨之越來越糟。在 1967 年的時候,他看起來幾乎已經是一顆明星了,到 1969 年初期的時候,他已經不再是一個能天天上場的球員了。在 1969 年六月的時候小熊隊把他交易出去換來 Popovich,這個交易的確讓小熊隊得到了一些實值上的收獲,但是也顯示了之後幾年小熊隊交易時常見的一種模式:填補了一個洞的同時,也開了另一個洞。他們的確是需要一個好的內野工具人,而 Popovich 也是他們所需要的,但是他們在中外野卻沒有能夠補上 Phillips 的球員。

他們先試著使用 23 歲的菜鳥 Don Young。當他打得不怎麼樣的時候,Durocher 換上了 22 歲的菜鳥 Jim Qualls,而他打得更爛。所以又換回 Young,而他繼續打得很差。終於在九月的時候,Durocher 把 19 歲的菜鳥 Oscar Gamble 放在中外野,而他根本就還沒有準備好上大聯盟。在中外野根本找不到接近聯盟平均水準的球員是 1969 年時小熊隊的主要問題。

小熊隊的後援投手是個弱點嗎?

不,他們的牛棚還好。在之後幾年的確是成為小熊隊的弱點,但是在 1969 年時,小熊隊的後援群雖然不算強,但是也不糟。

Regan 沒辦法保持他在 1968 年時所展現的絕佳表現,到了 1969 年下半季時他的成績還滿差的。很明顯的,小熊隊應該把王牌救援的角色換人做做看,但是 Regan 整體來說還算可以。而且 Regan 也得到了 Ted Abernathy 的幫助,他的表現相當的良好。(極度缺乏投手的紅人隊為什麼會在那年的一月把 Abernathy 幾乎無條件的送給小熊隊到目前為止還是個迷)而 Hank Aguirre
在左打專門投手這個位置上的表現也還是滿不錯的。

比較精確的說法應該是 1969 年的小熊隊的投手群缺乏深度。在四月的交易時從教士隊弄來的 Dick Selma 成功的扮演了第四號先發和長救援兩邊跑的角色,但是他還需要一些幫助。小熊隊從 Rich Nye 和其他投手身上只得到了一點點的支援,因此,先發的三個主力投手 Jenkins,Hands 和 Holtzman 都承受了相當大的工作量。

小熊先生怎麼了?

嗯,我很高興你問了這個問題。被優雅的擊敗從來都不是 Leo Durocher 的特質,而他在 1969 年末期和之後面臨到排山倒海的批評。因為這些而顯得十分挫折的 Durocher 開始傾向把受到的壓力往 Ernie Banks,和他在 1969 年九月份 86 個打數所打出的 .186 和一支全壘打的成績上推。

不過,Banks 實在是有理由的。他在 1969 年時已經 38 歲了,而到了那個年紀時,你只能期待球員的表現會隨著時間而慢慢衰退,以及在球季末時會因為疲勞而表現不佳。

Banks 的生涯曲線在棒球歷史中也是非常獨特的。一直到 29 歲為止,他都是被認為將成為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的人,然後忽然間,受傷和疾病把他變成了一個「還不錯,但是不算明星」的球員,而且維持了將近十年。說實在的,Banks 過去的偉大成就在整個 1960 年代扭曲了小熊隊和所有人對他的期待。他一直被認為是大明星,而也一直被給予大量的出場時間,而他的表現早就已經不能讓人有那麼高的期待了。

Banks 在 1961 年之後都是用傷痛的膝蓋在比賽,而他在 1963 年所染上的嚴重疾病也使他虛弱不少,而且一直沒有恢復。但是到 1969 年球季結束時,他一直都是小熊隊的先發球員,鎮守一壘而且打第五棒,幾乎每年都打了超過六百個打席,包括 1969 年。這很可能不是小熊隊使用他的最佳方式,他的打擊率在整個 1960 年代是都還算穩定的不錯,但是還不到一個天天先發的一壘手該有的水準。對小熊隊來說,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讓他半先發:找一個好的左手打者跟他分一壘的出場時間,也讓 Banks 有比較充份的休息時間,大概一年打個三百到四百五十個打席。這樣的使用方式可以讓他在長期的球季裡都保持在比較好的狀況,而且也是用比較合乎實際的角度來期待他所能做出的貢獻。

Santo 和 Williams 又是怎麼回事?

Santo 也被 Durocher 抨擊過,我特別記得在一次訪問裡,Durocher 把 Santo 說成是一個在大比分領先的比賽裡打得很好,但是在關鍵時刻卻不可靠的打者。當然我們可以看看情況是怎樣:在 1969 年八月底的時候,Santo 的成績是 27 支全壘打和 110 分的打點,而他最後的成績是 29 支全壘打和 123 分打點,他在九月份的長打率是 .293。

不過,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雖然整體來說 1969 年並不是 Santo 表現最好的一年,那也和他最差的一年差很遠。要不是有 Santo 出色的表現,小熊隊在九月開始的時候也不可能拿下八十三勝五十二敗,而且有四場半的領先。

Williams 在 1969 年的表現也不是他最好的一年;事實上他的 OPS+ 是 119,是他從 1962 年到 1972 年當中最差的一年。但是當 119 的 OPS+ 是那十年裡最糟的一年時,對投手來說,他實在是一個像鬼一樣的打者。

把 1969 年小熊隊的失敗怪罪到 Santo 和/或 Williams 的身上,就好像在拿球隊裡最差的球員的弱點來攻擊最好的那些人。(這是什麼奇怪的比喻)小熊隊並不是因為 Santo 或是 Williams 沒辦法在球季末的時候繼續發揮超乎尋常的表現而輸掉冠軍,中外野有個黑洞並不是他們兩個的問題,投手群裡少了幾個能在重要的時候出場的後援投手也不是他們的問題

The Legacy of ‘69
當然,1969 年時大都會變成了一個很好的球隊也不是小熊隊的錯。從 1960 年代後期到 1970 年代初期小熊隊平均起來是一個比大都會隊好的球隊,也不表示 1969 年的大都會隊不是一個難纏的對手。1969 年的大都會隊大幅的超越了 Pythagorean 所估計的表現(100-62 vs 92-70),而小熊隊的 Pythagorean 預測值也只有 93-69,就實力上來說差距實在是太小了。

然後,1969 年小熊隊先拿到大幅領先結果在最後很糟糕的失去優勢,導致了一個可理解的結論:這是一個大失敗,很明顯的錯失了機會。在之後的幾年,甚至也有些人會說,從此之後,小熊隊就一直想要找機會重返榮耀來洗刷當年醜陋的結束,一直想要再拿下勝利,來向世界和他們自己證明他們的真正價值。

Monday, February 14, 2005

Mailbag: Will Marte bump Chipper?

Mailbag: Will Marte bump Chipper?
Mark Bowman answers questions from Braves fans
By Mark Bowman / MLB.com

問:
有謠言指出如果 Andy Marte 繼續給高層良好的印象的話,他們可能會考慮把 Chipper Jones 交易出去,請問一下這有可能嗎?

答:
很顯然的勇士要做點努力才能讓 Marte 和 Jones 都在先發球員名單上,不過我不認為把 Chipper 交易出去是其中的一個可能性。部份的原因是他願意修改他的合約來讓自己全部的職業生涯都在亞特蘭大渡過。再加上他有權力拒絕任何交易以及他的合約對其他球隊來說都不怎麼有吸引力,任何跟 Chipper Jones 有關的交易都將不太容易談成。

不過 Jones 改變心意願意去守外野的機會也很小。因為如此,球團曾經考慮過把 Marte 這名防守功夫不錯的三壘手移到外野去。不過,就目前來說,這個可能性也被放棄了。球團認為今年還是把 Marte 擺在三壘比較好,然後看看未來幾個月事情發展如何。他們目前是用一種「事情到時候自然會解決」的哲學來處理這個問題。

有些人甚至建議把 Chipper 移到一壘,這種說法從我的觀點來看一點意義也沒有。不過那是因為我認為 Adam LaRoche 今年應該可以打出一些大家希望能在 Marte 身上所看到的成績,而 Marte 今年還是會從三A Richmond 的三壘手位置出發。

勇士隊的 GM John Schuerholz 上個禮拜提到,目前還沒有針對這個位置可能重複的問題有任何特定的計劃。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未來的數周裡觀察整個事件的走向。

問:
如果球季末大都會隊沒有跟 Tom Glavine 續約的話,你相信勇士隊會在球季結束後與他簽約嗎?我相信他還是能對勇士隊提供一些幫助,而且讓他在他生涯大部份時候所在的球隊裡拿下第三百勝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答:
在大家的心裡,Glavine 永遠最偉大的球員之一,而且曾經對勇士球團做出過莫大的貢獻。不過我看不出有任何的可能性會讓 Tomahawk 的標誌再度出現在他的胸前。當年勇士隊準備要留住他,至少到這個球季末,是他為了多一年的合約和多一點的銀兩而選擇了紐約。這個選擇大概也終結了他達到三百勝這個里程碑的機會。

今年有 Carlos Beltran 和 Mike Cameron 守在他身後,Glavine 應該不會再像過去兩年一樣運氣那麼不好。不過我不覺得他那高齡三十九歲的手臂還有足夠的能力讓他拿下 38 勝來達成這個里程碑。

如果那發生的話,我會很高興。那是一個無論在球場裡或球場外都對勇士隊做出很多貢獻的人。不過我想他重回勇士球團的唯一機會將是他在退休以後接受一份辦公室裡的職務。

問:
你能提供 2005 年球季結束後勇士隊裡將成為自由球員的名單嗎?

答:
嗯,勇士隊希望 Tim Hudson 不會是這名單之一,我們應該很快就會知道結果如何。這位投手和他的經紀人已經提出了合約談判的最終期限了:三月一日。如果勇士隊沒辦法在那之前和他達成協議,那在球季結束前將不會有任何進一步的討論機會,而那個時候洋基隊將會拿著他們的支票本和其他球隊一起競逐 Hudson。

其他可能會在球季末時成為自由球員的人包括:Rafael Furcal, John Thomson, Eddie Perez, Brian Jordan, Julio Franco, Raul Mondesi 和 Gabe White.

問:
我要怎麼樣才能得到更多關於勇士隊練習的消息?

答:
所有勇士隊在 Disney's Wide World of Sport 的活動都是公開的。投手和捕手將會在二月十八號正式開始練習,而全部到齊的日期目前是設定為二月二十三日。三月二日將開始有練習賽。

球員通常在七點到八點之間抵達球場,球迷們則是在左外野的圍牆外排隊等著拿到簽名的機會。練習大約是在十點鐘開始,通常會持續到中午十二點半左右。

MSNBC Spring Preview : Braves

原文網址:MSNBC

2004 recap: 96-66, 1st place

Manager: Bobby Cox (16th year)

Arrivals: RHP Tim Hudson, RHP Dan Kolb, OF Raul Mondesi, OF Brian Jordan, LHP
Gabe White

Departures: OF J.D. Drew, RHP Jaret Wright, RHP Russ Ortiz, RHP Paul Byrd,
RHP Antonio Alfonseca, RHP Jose Capellan, OF Charles Thomas, RHP Juan Cruz,
LHP Dan Meyer, OF Eli Marrero

期待:
只有 John Schuerholz 有辦法找出方法讓他們的先發投手群裡一次增加了 Tim Hudson 和 John Smoltz 兩個人同時也還能讓他們的薪資上限繼續維持偏低的趨勢。超級的 GM 加上 Bobby Cox 完美的管理使他們有辦法用去年的球員打下連續第十三年的冠軍。有這樣的管理階層,即使他們的陣容的確是有缺點,其他球隊將還是很難擊敗他們,至少目前看起來是這樣。

所有人都指出由 Hudson 和 Smoltz 所領軍的先發投手群將會是一個很強大的投手群,而這也包括了 John Thomson、剛動完膝蓋手術的 Mike Hampton、尋求生涯第一個高峰的 Horaio Ramirez。不過你也可以從他們的每日先發球員名單裡看出更多理由,尤其是出賽場次。

Marcus Giles,有明星級實力的二壘手,去年因傷少打了六十場比賽。Rafael Furcal,去年因為手指受傷而錯過 19 場球賽。Chipper Jones 也因為腿筋受傷而有 25 場比賽無法上場,同時在之後的球季裡都表現得不理想,成為生涯中打擊成績最差的一年。勇士隊在這樣諸多不利的因素下,還是以十場球的差距拿下分區冠軍。假設這些球員都和 Johnny Estrada 及 Andruw Jones 一樣攻守俱佳的打滿整季,那勇士隊的先發名單上就有著五名明星級的球員。年輕的一壘手 Adam LaRoche 今年會持續進步;考量到 Cox 過去的記錄,他應該可以用各種手段從 Raul Mondesi 身上擠出一個很有產能的球季,即使 Mondesi 去年幾乎整年沒在打球。這樣的話,左外野還是個問題,不過至少現在的易受傷的 Brian Jordan,再加上菜鳥 Ryan Langerhans 以及頂級新秀 Jeff Francouer 可能會來參一腳,Schuerholz 和 Cox 應該還是有辦法從這個位置上拿到一點好處。

在薪資總額被小氣的 Time-Warner 縮減之後,實際上是傷害到了整體球員陣容的強度、深度和經驗,因此他們不能再犯下任何的錯誤。J.D Drew 及三名先發投手、兩名後援投手、四名有價值的年輕球員在球季後都離開了,這使得今年勇士隊的將很難承受投手受傷的壓力,同時板凳球員的經驗也嚴重不足,除了四十六歲的 Julio Franco 之外。隨著 Smoltz 回到先發投手群,而去年在 57局的投球裡只投出 21 個三振的 Dan Kolb 擔任終結者,於是勇士隊的牛棚裡沒有一個關鍵的三振型投手。這可能會讓年輕而擅投快速球的 Roman Colon 得到機會。勇士隊今年預計將會面臨到更嚴苛的挑戰,不過如果他們能夠在失去 Gary Sheffield、Greg Maddux、Javy Lopez 和 Vinny Castilla 的狀況下拿到十三連霸,那這次他們所面臨的狀況大概也不足以使人對他們能繼續在國聯東區的霸業感到太大的懷疑。

謠指部:
春訓末期時將會有球員異動來增加左右外野手的選擇空間,還有一個可能會帶
來新的後援投手。

壓力指數:
John Smoltz 在過去的數年裡一直想要回到先發陣容,而終於得償宿願。不過上次他投那麼多局已經是在六年前的事了,之後他最多局數的一次是在 2002 年的 80 局。如果有人能成功做得到的話,那一定是身為生理奇跡的 Smoltz。不過他一開始將會以只能投六局的投手身份出發。

破繭而出:
Adam LaRoche 在他的新人球季裡 324 個打數裡打出還不錯的成績,這還包括其中一段時間他受到肩傷的困擾。他在球季末的表現相當亮眼,長打威力也逐漸成型。這位前大聯盟投手 Dave LaRoche 的孩子也是一名防守很好的一壘手,簡單來說,勇士隊的農場系統再度製造出一個高品質的球員。

Regulars: SS Rafael Furcal, 2B Marcus Giles, 3B Chipper Jones, CF Andruw Jones, C Johnny Estrada, RF Raul Mondesi, 1B Adam LaRoche, LF Brian Jordan

Rotation: RHP Tim Hudson, RHP John Smoltz, RHP John Thomson, LHP Mike Hampton, LHP Carlos Hernandez or RHP Kyle Davies

Relievers: Closer: RHP Dan Kolb; Setup men: RHP Chris Reitsma, RHP Kevin Gryboski, LHP Tom Martin, LHP Gabe White, RHP Roman Colon

Role players: C Eddie Perez, 1B Julio Franco, IF Nick Green, IF Wilson Betemit, OF Ryan Langerhans

Predicted finish: 1st place, 89-73

Sunday, February 13, 2005

History of baseball in Mexico

By Jesse Sanchez / MLB.com

在講到墨西哥長久而紛亂的棒球歷史時,一定會談到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名叫 Angel 的年輕人把這個運動從頹敗裡拯救出來。

在 1920 年代時,墨西哥聯盟有著歷史性的發展,那是一個快樂而且樂觀的年代,而且在 1930 年代時也有著許多重要的時刻。但在這同時,有些東西也慢慢消失了。在 1940 年代,Jorge Pasquel 曾經試著要用把墨西哥聯盟變成另一個北方鄰國所擁有的大聯盟來填滿這個空洞,最後還是失敗了。他最後在一九五五年時的一場飛機意外中喪生,而他那漸漸失去控制的夢想也隨之而去。

在 Pasquel 喪生的那一年,墨西哥聯盟同時也開始重組,但是真正的大變化是在兩年之後,那一年,一位 Monterry 當地的天才投手 Angel Macias 加入棒球界,成為這個國家棒球運動的希望。當年才 12 歲,而且雙手都可以投球的 Macias,將投出改變墨西哥棒球的視野的一球,而且也將為整個國家的人民重新為這個運動注入活力。

那一年是 1957 年,從貧民窟出身的 Macias 在 Williamsport 所舉辦的世界少棒賽的決賽裡投出完全比賽,拿下勝利。Macia 最後對 La Mesa 所投出的那球,使得棒球重新成為這個國家注目的焦點。在那場勝利之後沒多久,這支 Monterrey Little League 的球隊獲邀到白宮和 Dwight Eisenhower 共進早餐,這些年輕球員也與 Lyndon B. Johnson 和 Richard Nixon 會面,並且在 Ebbets Field 跟道奇的球員相處了一點。

在過了將近一個月後,他們才回到墨西哥,這些孩子們被視為國家英雄,巡迴全國各地舉辦表演賽。有一本叫做 Pequenos Gigantes 和一部同名的電影,都是在描述這群孩子的故事。

「在勝利之後,很多事情在一夜之間改變了。」Macias 說:「我們之間大部份都是來自於經濟貧困的地區,但是很多大門從此為我們敞開。一開始,我們收到高中和大學的獎學金,那表示我們有機會和許多經濟能力比我們好的人共處。我後來去了一個學校,和像是 Garza-Sada 家族的人在一起,而他們不只是為了 Monterrey 做出許多貢獻,也為整個墨西哥做了很多。」

這些男孩們在所有方面都成為全國性的名人。

「我們能做的只有適應而已。」Macias 說:「我們之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人則做不到。我個人是屬於做得到的。這很難解釋,但是從像我那間簡單的小學校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不容易的。但是我們被同化了。」

被稱為「小巨人」的他們,也被寄望能成為振興墨西哥棒球運動的一群人,這樣的期待顯然是有點不確實的。不過至少 Macias 後來有成為職業球員,而現在則是新的 Mexican League Baseball Academy 的負責人,他的隊友 Jose "Pepe" Maiz 是 Monterrey Sultanes 的擁有者,也是墨西哥棒球名人堂的一員,他不斷的試著要把大聯盟帶到 Monterrey。1990 年,Maiz 建立了一個有著 26,000 個座位的 Estadio Monterrey 球場。

現年 58 歲的 Maiz 說:「那種經驗我一生永遠不會忘記,而且對我的人生也有著重大的衝擊。我還記得很清楚。我負責守左外野,而整場比賽沒有球朝我飛過來。一共 11 次三振和 7 次的內野高飛或滾地。我打回了第一分,也回壘得到了第三分。」

Macias 把他的孩童時期的名聲和球技都賭上了,在棒球場裡打了 11 年的職業比賽,而且在 Grupo Alfa 有著很有名的地位。他在 2001 年接受了學校負責人的職位。Maiz 也在因家族事業而離開球場之前在 Monterrey 加入了職業棒球,Maiz-Mier Construction 是墨西哥北部歷史最悠久的建設公司。他在老將聯盟裡也投過幾年球,其中有六年的時間未嚐敗績,拿下四十連勝,而且他目前在接受按摩治療,期待還有機會能重回球場。

Origin of baseball in Mexico
Macias 和小巨人們在歷史上有他們一定的地位。但是墨西哥的棒球起源為何就沒那麼清楚了。

許多人相信棒球是在 1870 到 1890 年這段時間裡的某個時候傳入墨西哥,而大家也不斷的在爭論在這個國家裡棒球運動確實的發源地是哪裡。說法眾多,如 1847 年時的 Mazatlan、1887 年的 Guaymas 和 1870 年的 Neuvo Laredo、Tamaulipas。Veracruz 在 1886 年就有棒球,Yucatan 的 Ciudad Progresso 據說在 1890 年時當地的古巴移民傳入這個運動,而 1899 年時 Saltillo, Coahuila 第一次有棒球出現。

「如果你翻閱歷史書籍,1847 年時美國曾經試圖要取得墨西哥的統治權,當時美國的武裝部隊曾經大舉進入墨西哥。」墨西哥職業棒球名人堂主席 Magdalena Rosales Ortiz 說:「整個 1840 年代和之後的時間,美國都在試圖取得墨西哥各地方的統治權。而那也正好是墨西哥各地開始流傳棒球這個運動的時候,因為美國部隊舉行了棒球比賽,而且與當地人分享。」

鐵路有到達的地方,特別是 Monterrey-Tampico 鐵路,也扮演了把棒球散佈到整個墨西哥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墨西哥的北部地區。來自田納西,曾經在 Robert E. Lee 麾下服役的 Joseph Robertson 上校,在 1889 年七月四日建鐵路的工人們放假時,把這項運動教給他們。Robertson 和他的工人們藉由打棒球來慶祝這個節日。

「Robertson 上校對於墨西哥棒球的發展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他的影響力不只在運動上。」Rosales 說:「他也帶進了墨西哥第一顆橘子樹,而那也成為墨西哥柑橘類農產品中最強勁的一員。他也在那個地區開設了第一間的製磚公司。」

最大的爭論來自於 Monterrey 本身,這個城市是名人堂的所在地,也是 1957 年到 1958 時接連在 Williamsport 世界少棒賽冠軍的學校所在地。這些因素使得這個城市的居民相信他們有權力宣稱墨西哥的棒球發源地就是在這個位於 Nuevo Leon 的城市。

對於此點,Rosales 不表同意也沒有表示反對。

「現在的情形是棒球歷史的發展剛好讓這個城市位在特殊的位置上。」Rosales 說:「雖然這個國家的許多其他地方宣稱他們比較早開始進行這項運動,我認為最美的部份還是在 Monterrey 和這個國家的整個故事。」

The Mexican Leagues
墨西哥聯盟的官方歷史是開始於 1925 年,那一年墨西哥最有名的運動新聞作家 Alejandro Aguilar Reyes "Fray Nano" 和著名的棒球經理 Ernesto Carmona 創建了由六支球隊所組成的 Mexican Professional Baseball。

墨西哥聯盟的歷史常常被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階段是從 1925 年到大約 1940 年為止,那段時間的比賽幾乎都在墨西哥市舉辦,而且大部份的球員都是從古巴引進的。

第二階段,是 1940 年代,最有名的就是 Pasquel 兄弟的努力建立一個與大聯盟相似的聯盟。他的第一步是從黑人聯盟雇用球員,到 40 年代中期,他更直接從大聯盟挖角。據報導他曾經對 Joe DiMaggio 和 Ted Williams 都提出過合約,但是這兩位球員都拒絕到這邊打球。

Pasquel 的夢想是偉大的,但是到了 1940 年代末期,他的計劃失敗了,因為他被迫降低薪資,因此他所找來的球員也跟著放棄了他。他最後在 1951 年時從棒球界中消失,在四年之後因為墜機身亡,差點也把整個聯盟一起帶走。

在他身亡之後,馬上就開始了第三階段和最近的變化。

1955 年,墨西哥聯盟已經將近死亡,直到當時的名人堂主席 Anuar Canavati 介入管理為止,他最終也挽救了這個聯盟,靠的是和大聯盟球隊達成了針對球員的協議。

在 Canavati 的領導之下,到了 1979 年,這個聯盟有高達二十支的球隊,是歷史的高峰。因為有些財政上的困難,這個聯盟縮編為夏天時有 16 支球隊,共有北區和南區兩個分區,名稱為 Mexican League,冬天時則有八支球隊,名稱為 Mexican Legue of the Pacific。

在 1933 年 Baldomero Almada 打入波士頓之後,共有超過一百名打過墨西哥聯盟的球員參與了大聯盟。現在大聯盟裡也大約有一百名的墨西哥人。

A perfect time revisited
每當回想起 1957 年那個命運般的夏天,那場在賓州的比賽鼓舞了整個國家的棒球運動,Macias 總是帶著微笑。他對於一連串改變了他的人生的事件依舊保持一樣的謙遜,並且說他從來沒能預料到自己能在少棒比賽裡投出完全比賽,也不知道接在後面的事件會是如此的澎湃。

「在那一瞬間,我心裡想到的只有我們贏得了冠軍。」他說:「我們打得很愉快。我們高興的跳躍,我們開心的慶祝。我從來不知道我正在主投一場完全比賽或是我已經投出了一場完全比賽。那從來沒在我的腦海中出現。我們只是在慶祝我們贏得了冠軍。」

他很驕傲的說棒球造就了今日的他。

「那完全無庸置疑。」他說:「或多或少,但是我們都因為棒球而改變了,無論是棒球本身或是之後的名氣。所有的門都為我們敝開,無論我們到哪裡,總是有人會認出我們或是想要簽名。人們都知道我們的名子,而我的名子是 Angel Macias,那個拿到冠軍的孩子。」對許多墨西哥人來說,現在還是一樣。

Saturday, February 12, 2005

Green won't give up spot without a fight -- MLB.com

Year Ag Lvl   G  AB   R   H  2B  3B  HR RBI  BB  SO   Avg   OBP   SLG   OPS
1999 21 A 3 10 1 2 0 0 1 3 0 4 .200 --- .500 ---
1999 21 A 73 273 52 81 15 0 11 41 26 66 .297 --- .473 ---
2000 22 A 91 339 47 83 19 4 11 43 22 75 .245 --- .422 ---
2000 22 A 27 91 13 22 6 0 1 6 10 23 .242 --- .341 ---
2001 23 A 80 297 49 79 18 1 10 42 32 70 .266 --- .434 ---
2001 23 AAA 2 5 0 1 0 0 0 1 0 3 .200 --- .200 ---
2002 24 AA 94 355 49 85 16 2 15 50 36 92 .239 .321 .423 .744
2003 25 AAA 124 399 40 99 26 1 11 51 26 79 .248 .303 .401 .704
2004 26 AAA 22 77 8 29 4 1 0 11 6 9 .377 .443 .455 .898
2004 26 MLB 95 264 40 72 15 3 3 26 12 63 .273 .312 .386 .698
Green driven to keep his roster spot
Utility infielder knows he has a lot to improve upon
By Mark Bowman / MLB.com

把時間往回調一年,那個時候 Nick Green 還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而且在知道自己應該會整個球季都待在 Richmond 的狀態下準備著春訓。那個時候勇士隊上沒有他的位置。Rafael Furcal 和 Marcus Giles 鎮守著內野的中間防線,而 Jesse Garcia 憑藉著 Green 所沒有的大聯盟經驗拿下了內野工具人的位置。

現在 Green 的檔案裡已經沒有這個缺點了,他即將以一個已證明可以在大聯盟生存的球員身份前往勇士隊的春訓場地。他在去年抓住了機會而在大聯盟裡證明了自己,得到一些在 Richmond 或是任何小聯盟裡都得不到的自信。

「我知道自己在球隊裡還是沒有一個很確定的位置,」Green 說:「不過我去年為勇士隊打了九十場球,我將帶著這個經歷到春訓營裡,而那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在面對全世界最嚴苛的考驗之下我完成了一些事情,而那些將沒有任何人可以從我身上奪走。」

對 Green 來說,今年的挑戰也許更困難了一點,他內野工具人的位置將面臨到Pete Orr 和 Wilson Betemit 的覬踰。Betemit 和 Green 都已經沒有 option 了,不過如果 Orr 證明他已經準備好上火線了,那 Betemit 將是比較有可能被放到放棄名單裡的球員。

26 歲的 Green 在去年為勇士隊打了 95 場比賽,成績是 .273 和 3 支全壘打。另外,在 Giles 因傷缺席的兩個月裡,他以先發二壘手的身份上場,展現了相當不錯的守備工夫,而那有可能讓他在未來的幾年裡留在大聯盟中。另外,雖然信心增加並體認到他已經在最高階級證明了自己,Green 還是要在春訓營裡為自己的工作奮鬥。他在七月三日面對後來的世界冠軍時,在第十二局擊出的再見全壘打現在已經只是一段遙遠的記憶。在他的心裡,他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的。

「當我今年到春訓營裡的時候,至少我不需要去證明我有在這個等級打球的能力,」Green 說:「很明顯的我還是需要證明我好到值得拿到這份工作,不過我不會有像去年那樣的壓力,因為那時候我甚至沒有在春訓裡打過球。」

Green 去年在第一波刪減名單中就被刷下來,不過他在前往 Richmond 之後繼續認真打球,而且保持集中力。當 Giles 在五月十五的弄斷了他的鎖骨之後,Green 帶著在 Richmond 打出了領先全聯盟的 .377 打擊率以及證明自己能力的渴望來到了勇士隊。

他的自信在第二場大聯盟比賽裡見識到 Randy Johnson 在勇士主場所投出的完全比賽時受到了很大的考驗。但是在數周以後,他在五月三十一點和六月一日對博覽會隊的比賽裡證明了他具有在比賽後期做出關鍵一擊的能力。

「沒有任何事情能比經歷那種情況更能增加一個人的自信,」Green 說「我從來不會對自己的表現感到完全滿意,但是我很高興的知道我做得到那樣的事。」

當 Giles 在七月中回來以後,Green 的上場時間大量的縮水。他整個球季,包括在亞特蘭大和 Richmond,只打了 341 個打數,是他在職業生涯中第二少的一年,只比他受傷的 2001 年多。

勇士隊在國聯分區系列賽出局之後沒多久,Green 前往多明尼加共和國參加冬訓以增加打數,他在 83 個打數裡只擊出 .253 的打擊率。不過同樣令人喪氣的是他只在三壘的位置出賽了 12 場比賽。

他再前往 Dominican 看看能不能再增加一些打數並習慣在內野左半邊的守備,有著 Pedro Feliz 和 Jose Reyes 當他的隊友,這位長期擔任二壘手的球員連一次擔任遊擊手的機會也沒有。

「我認為和最高段的對手比賽是無比重要的,而我也很高興我去參加那邊的比賽,」Green 說:「我並沒有得到所有我想要的,但是我能夠到那邊而且參加比賽,這是最重要的。」

從 Dominican 回來以後,Green 花了一些時間和 Javy Lope、Mark DeRosa 及Andruw Jones 一起訓練。曾經擔任勇士隊的青年隊選手的孿生兄弟 Kevin 也提供了一些幫助。

Green 在春訓的時候體重將會是 192 磅,比去年十二月他離開 Dominican 的時候重了大約 14 磅。這些重量訓練和適當飲食的成果將會讓他得到更多的力量。在過去數周裡他還忙著在亞特蘭大買房子。這對前幾年的他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他還沒有證明他能在大聯盟裡生存。

Smoltz fired up, ready for season

Smoltz fired up, ready for season
By Mark Bowman / MLB.com
和一般觀點相反,John Smoltz 在這個球季結束後的空檔裡並沒有被滿足什麼要求,事實上,根據他的說法,他根本也沒有提出過任何要求。如果球隊要求的話,他會很高興的再度回到終結者的角色。然而,他也不會宣稱他想要待在終結者的位置上。想要重回先發投手的慾望太強烈了,那曾經是一個除非他轉隊否則似乎是沒辦法滿足的夢想。

不過當十二月十二日 Smoltz 準備去參加一場在亞特蘭大附近的家族婚禮時,他得到了一個提早來到的耶誕禮物:勇士隊為了讓他能夠重回先發輪值圈,而從密爾瓦基交易來了明星救援投手 Dan Kolb。

在大約兩個月之後,再一個禮拜就要開始春訓的現在,Smoltz 還是帶著他十二月的那個晚上時所帶著的笑容。這將是他從 1998 年後第一次帶著健康的手肘並且被指定要為擔任先發投手而準備。「重回先發陣容對我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且也很刺激,」Smoltz 說:「那就是我所想要的。這就像是我又重回 25 歲準備參加春訓的時候,有很多事情會讓我感到興奮。」

Smoltz 受傷的手肘使他在 2001 年球季後半被迫擔任終結者的角色,而他成功的扮演了這個角色也使得他一直到去年結束時都繼續擔任球隊的終結者。在準備今年的春訓時,他要重新開始那個讓他覺得「比任何時候都強壯」的訓練計劃。

「從我的手術之後又過了一年,而且是健康的一年,」Smoltz 說:「我已經足足做了兩個月的訓練而且沒有錯過任何一次重量訓練,這以前從沒發生過。」

Smoltz 在他所擁有的一家位於亞特蘭大的復建中心接受訓練。在過去的數個球季結束後,他在這裡花了許多時間從手肘開刀或是其他不適中復原,這間診所也許是他所做的最佳投資。

這個由 Pete Hughes 博士建議的訓練計劃每周進行三次,一次三個半小時。在這當中,Smoltz 將藉由投擲足球來強化他的手臂,舉重和增加心臟負荷。「我在這段時間裡都蓄勢待發,」Smoltz 說:「你必須要保持狀態,不過在擔任終結者的時候可以瘋狂一點。我增加了不少肌肉,而且我相信我變得更結實了。我唯一還沒做到的是完全遵守我的飲食規定。」

Smoltz 的訓練計劃裡已經包括了很多投擲動作。不過他說他在球季結束的這段時間裡只做過三或四次的投手丘練習。最近的一次是他在禮拜二早上第一次正式在 Camp Leo 中現身時所做的。他上個禮拜花了一些時間待在家鄉,並且在禮拜天晚上跑到 Jacksonville 的現場觀賞超級盃。

雖然增加耐力是他改變身份所需要的最大改變,他也知道自己要重新做到在比賽一開始就在心態上做好準備。在過去的三個球季,他大部份的時候都只需要專注於讓最後三個人出局。現在他必須讓自己在更長的時間裡都保持在完美的狀態。

「我沒有任何懷疑,而且我也不讓任何懷疑發生,」Smoltz 說:「我唯一知道必須有所改變的是我又需要開始想該怎麼贏球。」他在 90 年代裡成為一個頂尖的先發投手的路上學到了該怎麼贏球,他在 1996 年拿下生涯最高的 24 勝,也幫助他拿下國聯賽揚獎。在 26 次季後賽的先發中,他拿下了 12 勝 4 敗,防禦率 2.60。

就是那想要再度在季後賽裡先發的慾望驅使他回到先發投手的角色,甚至超過了讓自己成為上第一位同時擁有兩百勝和一百五十場救援的投手。名人堂投手 Dennis Eckersley 是最接近這個記錄的人,他有 197 勝和 390 個救援成功。

Smoltz 在三個球季裡拿下隊史最高的 154 次救援成功,而他目前有 163 場勝投的記錄。他計劃至少再投三年,而且不要再回到終結者的位置。為了要在這三年裡達到兩百勝的里程碑,他將需要平均每年拿下 12 場勝投。不過這個在 2002 年以 55 場救援成功創下國聯救援記錄的投手說他並不擔心個人成績的累積會不會影響他進入名人堂的機會。「如果我會考慮到像那樣的事,我就不會做我現在在做的事了,」Smoltz 說:「如果我只想著像那樣的事,而已經有很多人做到了,那我想我會試著再拿下 150 或是 100 場的救援成功。」

Q&A With John Sickels -- No Pepper

原文網址:No Pepper

John Sickels 是現代棒球的頂級小聯盟分析家之一,他最新出版的書:The Baseball Prospect Book 2005 已經在市面上買得到了,內容記載了上百名現在的小聯盟球員的球探報告。這對於那些對小聯盟有興趣的球員及 Fantasy Baseball 的愛好者來說都是必備的工具。John 很慷慨的在他工作之餘接受我們的訪問,回答一些關於勇士隊小聯盟的問題。

No Pepper:
你在評估一個小聯盟球員的時候很了不起的同時使用了數據和觀察。通常你在觀察一名打者的時候,你會先看哪一點?投手呢?另外,從球探的角度來說,如果你找不到一個球員的數據,你會想先知道哪些東西?

John Sickels:
當我休息的時候翻翻棒球卡或是數據時,我總是和一般人一樣,先看打擊率。如果是要用分析的角度來看,我會看他的 plate discipline,也就是他的三振及四壞的比例,和他上場打擊次數之間的關係。然後我會看他的上壘率和長打力。如果是投手的話,當我在分析及預測的時候,我看他的 K/IP、K/BB 和 H/IP,再加上被擊出全壘打的頻率。當我親自去看一個投手的時候,我會看他的球速和尾勁,我也會很仔細的看他的投球機制是否穩定。他能持續的保持漂亮的投球動作嗎?他能夠「telegraph」他的投球而且 tip off his curve or something 嗎?他看起來有信心而且能夠控制自己嗎?他在壘上有人的時候整個步調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嗎?諸如此類的。

No Pepper:
Jeff Francoeur 讓勇士迷和有持續注意小聯盟的人心中有著很大的期待,球探總是讚揚他的天份和學習能力,而有觀察他的成績資料的人都不能忽視他那有時候很糟糕的 plate discipline。成功的壓力對他來說是難以置信的高。你對於 Francoeur 有怎麼樣的看法?

John Sickels:
嗯,你把我的看法都差不多說完了。他有絕佳的天份,但是他還必須好好磨練它們。在我的書中給他的分數是B+,不過也加了一條附註說明了他還算是一塊璞玉,必須要小心對待。

No Pepper:
Andy MarteKyle Davies 被預計是下一批從勇士隊農場衝擊大聯盟的新秀。你認為他們兩個人的前景如何?

John Sickels:
我認為就總合來說,Marte 是目前小聯盟中最佳的打擊新秀。力量、防守、上壘能力,他所有方面都發展得不錯。也許會有人的天賦比他還要好(比如說是 Delmon Young),但是我想他是目前高階農場裡最好的完成品。我給他的分數是A。

我給 Davies 的分數是B+,如果他保持健康的話,我想他會是一個很棒的第二號先發投手。

No Pepper:
Low-A Rome 在勇士隊離開 Macon 以後已經成為勇士隊小聯盟投手的聚會天堂,在 2003 年,那邊有 Kyle Davies 和 Anthony Lerew,2004 年,在那裡的是 Jake StevensChuck James。2005 年球季,那邊的先發投手輪值表會包括 Luis Atilano、Paul Bacot、Matt Harrison 和 Chris Vines。你認為誰從中破繭而出的機會最高呢?

John Sickels:
預測投手是讓一個人看起來很笨的好方式。這幾個人都有著成為好投手的能力,但是都需要一些時間來發展。我想我比較喜歡 Atilano 和 Vines,比 Bacot 和 Harison 稍微多一點,不過這當然也有可能很快就改變了。總合來說,我想Vines 是最有可能在今年突破的一個投手。

No Pepper:
說到 Rome,他們去年讓他們的先發投手採用一種「串聯式」的先發系統。你對於在低階系統裡採用這種系統的看法如何?

John Sickels:
有幾個球團都採用了類似的系統,不過目前還不到對這種系統與養成年輕投手之間的關係下評論的時候。再過個兩年,我們對於這個系統的運作結果就會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就我個人來說,我不覺得這種實驗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而且對某些投手來說會有很好的效果,無論是控制工作量或是讓投手有機會體驗不同的經驗。

No Pepper:
有兩名沒列名在你的書中的球員最近在勇士迷中有些爭論:Luis HernandezJose Ascanio。你對於他們兩個有什麼看法?

John Sickels:
Hernandez 有比較好的體能發展空間,但是我對於他的打擊有很嚴重的懷疑。不過我也許應該要把他放在我的書中,因為他還年輕,觀察他在 AA 的表現將能夠讓我們對他有更充份的了解。Ascanio 也應該要被放到書裡才對,他的控球力和年齡相當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我想要在對他做更多預測之前先多觀察他一段時間。

No Pepper:
Wilson Betemit 發生了什麼事?勇士迷們曾經相信他會是下一個從勇士隊的農場裡發展出來的明星,但是他的表現卻讓人感到不可置信!?

John Sickels:
他最大的優勢還是在他的年紀,他和同年紀的人相比還是不錯的。但是他的發展卻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而停滯了,沒變成勇士所希望的那個樣子。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數據專家或是傳統學派的人都期待他會成長,即使是為了不同的原因:數據專家喜歡他的年齡與能力的成長曲線,而傳統學派的人則喜歡他的生理條件。他就是沒辦法全部發揮出來。有幾個可能的原因:教練不好、缺乏足夠的努力,或是他的高峰就是在 22 歲的時候展現出來,而一輩子就頂多像那樣子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幾個原因綜合的結果。

No Pepper:
Ryan Langerhans 有能力擔任大聯盟裡的每天先發工作嗎?

John Sickels:
我想 Langerhans 應該會是一個 .260/.340/.445 的球員。夠不夠格天天先發上場要看那個球隊的情況如何。他的守備工夫不錯對球隊來說也是個優點。我想他能夠成為一個很不錯的第四外野手,如果不寄望他敲出三十支全壘打的話,那他對於固定先發來說也算是夠好了。

No Pepper:
現在你和 ESPN 的合作關係已經結束,而將開始一個叫做 MinorLeagueBall.com 的個人網站。你願意談談你認為讀者和球迷們能從這個網站中得到些什麼嗎?

John Sickels:
嗯,從 ESPN.com 離開並不在我的生涯規劃當中,不過我也會好好調適。MinorLeagueBaseball.com 將在十天左右開始運作。我將會每天至少張貼一篇新的文章,並且免費回答問題。那邊會有新秀報告、分析等等的,基本上在我的 newsletter 裡沒結束的都會有。

在 ESPN 作了決定之後,我必須要找個方法讓自己活下去,同時也儘量讓我的讀者們還是能很容易的繼續閱讀。結果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免費閱讀的網站,可供訂閱的信件和書本,希望這樣行得通。我對於 MinorLeagueBall.com 這個網站的運作感到很興奮,它將給我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間。當然這樣也有風險,不過如果我在人生中有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有時候人總是要冒點風險的。

再次感謝 John 很慷慨的與我們分享他的時間,你可以從 John 的網頁上訂購他的新書 Baseball Prospect Book 2005,同時也可以訂閱他的 newsletter,這些 newsletter 將在二月二十日起開始討論 2005 年球季。

Friday, February 11, 2005

Mike Hampton and John Thomson -- Braves Journal

Mike Hampton

Yr Ag Org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R BB SO H9 W9 K9 WHIP
93 21 Sea 1 3 9.53 13 3 17 28 20 18 3 17 8 14.8 9.0 4.2 2.65
94 22 Hou 2 1 3.70 44 0 41 46 19 17 4 16 24 10.0 3.5 5.2 1.50
95 23 Hou 9 8 3.35 24 24 151 141 73 56 13 49 115 8.4 2.9 6.9 1.26
96 24 Hou 10 10 3.59 27 27 160 175 79 64 12 49 101 9.8 2.8 5.7 1.40
97 25 Hou 15 10 3.83 34 34 223 217 105 95 16 77 139 8.8 3.1 5.6 1.32
98 26 Hou 11 7 3.36 32 32 212 227 92 79 18 81 137 9.7 3.4 5.8 1.46
99 27 Hou 22 4 2.90 34 34 239 206 86 77 12 101 177 7.8 3.8 6.7 1.28
00 28 Nym 15 10 3.14 33 33 218 194 89 76 10 99 151 8.0 4.1 6.2 1.35
01 29 Col 14 13 5.41 32 32 203 236 138 122 31 85 122 10.5 3.8 5.4 1.58
02 30 Col 7 15 6.15 30 30 179 228 135 122 24 91 74 11.5 4.6 3.7 1.79
03 31 Atl 14 8 3.84 31 31 190 186 91 81 14 78 110 8.8 3.7 5.2 1.39
04 32 Atl 13 9 4.28 29 29 172 198 86 82 15 65 87 10.3 3.4 4.5 1.53
原文網址:Braves Journal

事實上,我認為 John Thomson 應該是勇士隊的三號先發,但是他們把 Hampton 放在這個位置以避免總是連續三個右投手出賽。Hampton 在 2003 表現相當不錯,2004 年基本上也有平均水準。他因為膝蓋受傷而錯過幾次先發,而且在球季後動了手術,不過他應該在球季開始前就會準備好了。

他在勇士隊的各種數據還滿有趣的。他在明星賽前的數據都很爛,2003 年時防禦率是 4.85,2004 年的則是 4.95。不過他在下半球季都投得不錯,2003 年下半球季的防禦率是很棒的 2.95,2004 年則是還不錯的 3.65。在這兩季裡,右打者對他都打得還不錯,不過在 2003 年的時候他能修理左打者,去年則沒那麼有辦法,不過還是比對右打者的時候來得好。

他去年 172.1 局的投球裡只三振了 87 個打者;低三振率最近一直都是勇士隊的問題,但是 Hampton 顯然是最嚴重的。即使是 Byrd 這個沒力的投手,去年也只比他少三振了八個打者,而他的局數少了 58 局,也僅投出 19 次保送。Hampton 則保送了 65 個,快接近 1:1 的比例顯然應該是行不通的,不過 Ramirez 和 Gryboski 不知道怎樣也是這樣在過日子。

John Thomson
Year Ag Team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R  BB  SO   H9   W9   K9  WHIP
1997 23 Col 7 9 4.71 27 27 166 193 94 87 15 51 106 10.4 2.8 5.7 1.47
1998 24 Col 8 11 4.81 26 26 161 174 86 86 21 49 106 9.7 2.7 5.9 1.39
1999 25 Col 1 10 8.04 14 13 63 85 62 56 11 36 34 12.2 5.2 4.9 1.93
2001 27 Col 4 5 4.04 14 14 94 84 46 42 15 25 68 8.1 2.4 6.5 1.17
2002 28 Col 7 8 4.88 21 21 127 136 77 69 21 27 76 9.6 1.9 5.4 1.28
2002 28 Nym 2 6 4.31 9 9 54 65 39 26 7 17 31 10.8 2.8 5.1 1.51
2003 29 Tex 13 14 4.85 35 35 217 234 125 117 27 49 136 9.7 2.0 5.6 1.30
2004 30 Atl 14 8 3.72 33 33 198 210 93 82 20 52 133 9.5 2.4 6.0 1.32
原文網址:Braves Journal

他去年的表現正如勇士隊預期和希望的:大約 200 局平均水準以上的投球。(和 Maddux 來比一下吧:Thomson 14-8、3.72、198.1 IP vs Maddux 16-11、4.02、212.2 局。考慮一下球場因素,幾乎是一樣的)他的防禦率是生涯最低的一年,不過這對一個大部份時間都在褲兒濕球場打球的投手來說實在是剛好而已。他三振了 133 個打者,保送了 52 個 -- 嘿,Mike 和 Horacio,這看起來就行得通 -- 他平均一局會被敲出的安打數剛好比一支多一點,有些容易被擊出全壘打的傾向,不過也不像 Travis Smith 或是誰一樣嚴重。

回憶一下歷史,勇士隊幾乎是從自由球員市場上偷來 Thomson 的,他們在他市場價值最低的時候簽下他。在一個一般投手都會要求並且拿到一年七百萬以上的合約時,他們只用兩年不到五百萬的代價就簽下這個投手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我想如果他能在重複一次去年的表現,應該就會拿到他應得的薪水:不過大概不會是從勇士手中拿到。

他打出領先勇士隊投手群的 13 支安打,他的 .197 打擊率也只輸給 Byrd,但是他多了兩倍的打數。他也以 10 次犧牲觸擊並列第一。Hampton 還是一個比較好的打者,因為他打出了兩支全壘打並且凹到三次保送。

Around the Horn : Bullpen

Kolb assumes closer's role as Smoltz leaves 'pen
By Mark Bowman / MLB.com

Closer : Dan Kolb
Year Ag Org  W  L   ERA   G  SV  IP   H  R ER HR  BB  SO   H9   W9   K9  WHIP
1999 24 Tex 2 1 4.65 16 0 31 33 18 16 2 15 15 9.6 4.4 4.4 1.55
2000 25 Tex 0 0 67.50 1 0 1 5 5 5 0 2 0 67.5 27.0 0.0 10.50
2001 26 Tex 0 0 4.70 17 0 15 15 8 8 2 10 15 8.8 5.9 8.8 1.63
2002 27 Tex 3 6 4.22 34 1 32 27 17 15 1 22 20 7.6 6.2 5.6 1.53
2003 28 Mil 1 2 1.96 37 21 41 34 10 9 2 19 39 7.4 4.1 8.5 1.28
2004 29 Mil 0 4 2.98 64 39 57 50 22 19 3 15 21 7.9 2.4 3.3 1.13
雖然 Dan Kolb 可能沒有像 John Smoltz 那樣侵略性的投球方式,不過我們還是有充份的理由相信勇士隊的後援投手群將依舊由成功而可信賴的終結者領軍。去年十二月中,把 Kolb 從 Mulwaukee 換來的交易開啟了讓 Smoltz 帶著他那隊史最高的 154 次救援成功的記錄回到先發投手陣容的契機,同時也讓這位曾入選過全明星賽的投手有機會到一個有爭冠實力的球隊裡展現他的身手。

「大家都說我們已經有一個很好的終結者了,」Smoltz 說道:「因為我過去三年的表現,他們現在很難再這樣說了。不過其實他真的很棒。」Kolb 藉著出賽生涯最高的 64 場及在 44 個救援機會中拿到 39 個救援點證明了 Smoltz 的話,而且獲選進入明星賽。他在過去兩季的 67 次救援機會裡,只失敗了 7 次。

不過,還是有人因為 Kolb 並不是傳統的強力型投手而對於他擔任終結者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不過雖然他只在 57.1 局的投球裡投出 21 次三振,這個擅投下沉球的投手還是讓對手的在去年打擊率低到僅有兩成三四。

曾經有一段時間 Kolb 也是用他時速高達 98 英哩的快速直球三振對手,但是那個時候他很容易受傷,而且效率並不好。他過去兩年在釀酒人投手教練 Mike Maddux 的指導下,他專注於控制球的方位,而不再讓自己容易受傷。如果不是下半季低潮投出高達 4.88 的防禦率,Kolb 的數據會更漂亮。釀酒人下半季的低迷讓他只有很少的機會上場,並且讓他失去了上半季所展示出來的良好型態。

Setup Man : Chris Reitsma
Year Ag Org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R  BB  SO   H9   W9   K9  WHIP
2001 23 Cin 7 15 5.29 36 29 182 209 121 107 23 49 96 10.3 2.4 4.8 1.42
2002 24 Cin 6 12 3.64 32 21 138 144 73 56 17 45 84 9.4 2.9 5.5 1.37
2003 25 Cin 9 5 4.29 57 3 84 92 41 40 14 19 53 9.9 2.0 5.7 1.32
2004 26 Atl 6 4 4.07 84 0 80 89 38 36 9 20 60 10.1 2.3 6.8 1.37
Chris Reitsma 將會是 Kolb 主要的 setup man,他去年為了要適應這個角色花了花一番工夫。這位右投手以他的變速球聞名,他在出賽了隊史記錄最高的 84 場比賽之後顯得很疲累,於是完全無法展現出他在四月和五月時所表現出來的高效能。他在 2004 年時對手打擊率是 .284,今年將是他第二年以專任救援投手的角色投球,去年的經驗和球季結束後的休息應該對他很有幫助,他在十一月時以明星隊投手的身份到日本的表演賽裡投得還不錯。

Roman Colon
Year Ag  Lvl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9   W9   K9  WHIP
2001 22 A 7 7 3.59 23 21 128 136 69 51 9.6 1.8 6.4 1.27
2002 23 A 9 8 3.53 26 26 163 170 81 64 9.4 2.1 5.2 1.28
2003 24 AA 11 3 3.36 39 12 107 104 48 40 8.8 2.8 4.9 1.28
2004 25 AA 1 0 0.00 3 0 3 1 1 0 3.0 0.0 15.0 0.33
2004 25 AAA 4 1 3.65 51 0 74 72 33 30 8.8 2.7 7.8 1.27
2004 25 MLB 2 1 3.32 18 0 19 18 9 7 8.5 3.8 7.1 1.37
如果 Reitsma 撐不起來的話,勇士隊可能會把他們的年輕菜鳥右投 Roman Colon 一些機會,他去年出賽十八場,防禦率 3.32。他在八月底連續讓 Barry Bonds 出局的表現證明了他有著很不錯的潛力。

Double-play Specialist : Kevin Gryboski
Year Ag  Lvl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9   W9   K9  WHIP
2001 27 AAA 2 5 3.90 58 0 60 64 29 26 9.6 2.9 7.5 1.38
2002 28 A 0 0 0.00 2 1 2 1 0 0 4.5 4.5 9.0 1.00
2002 28 AAA 1 0 1.29 7 0 7 7 1 1 9.0 1.3 6.4 1.14
2002 28 MLB 2 1 3.48 57 0 52 50 20 20 8.7 6.5 5.8 1.68
2003 29 MLB 6 4 3.86 64 0 44 44 22 19 8.9 4.7 6.5 1.51
2004 30 MLB 3 2 2.84 69 0 51 54 22 16 9.6 4.1 4.3 1.52
Kevin Gryboski 將連續第三年擔任球隊的雙殺專家,這位有天份的沉球投手需要讓他的滑球更精進一點才能擔任主要的 setup man 或是終結者。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在去年八月時在 7.1 局的投球裡三振了八名打者。

Others :
Tom Martin
Year Ag   Lv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9   W9   K9  WHIP
2001 31 MLB 1 0 10.06 14 0 17 23 22 19 12.2 5.3 6.4 1.94
2002 32 AAA 0 0 0.00 4 0 3 3 0 0 8.1 2.7 16.2 1.20
2002 32 MLB 0 0 16.20 2 0 2 5 3 3 27.0 5.4 5.4 3.60
2003 33 MLB 1 2 3.53 80 0 51 36 21 20 6.4 4.2 9.0 1.18
2004 34 MLB 0 1 4.13 47 0 28 32 13 13 10.2 4.5 5.7 1.62
2004 34 MLB 0 1 3.71 29 0 17 17 7 7 9.0 2.7 6.4 1.29
Gabe White
Year Ag  Lvl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9   W9   K9  WHIP
2001 29 MLB 1 7 6.25 69 0 68 70 47 47 9.3 3.5 6.3 1.43
2002 30 MLB 6 1 2.98 62 0 54 49 19 18 8.1 1.7 6.8 1.09
2003 31 MLB 3 0 3.93 34 0 34 36 15 15 9.4 1.6 6.0 1.22
2003 31 MLB 2 1 4.38 12 0 12 8 7 6 5.8 1.5 4.4 0.81
2004 32 MLB 0 1 8.27 24 0 21 33 19 19 14.4 3.1 3.5 1.94
2004 32 MLB 1 2 6.23 40 0 39 39 27 27 9.0 1.2 7.6 1.13
Tom Martin 和 Gabe White 將會是需要左投手時的兩個選擇。這兩位左投手去年的戰績都不甚理想。Martin 是在七月三十一號時由道奇隊交易過來的,他在 2003 年時是棒球中最好的左手 setup man 之一。但是去年球季一開始他的手肘感到酸痛,從此就沒再恢復到最好的狀況。這位 34 歲的左投手在勇士隊的 29 場出賽中,對手的打擊率是兩成七零,防禦率則是三點七一。White 是在一月七日時以自由球員的身份和勇士隊簽下合約,他去年在紅人隊及洋基隊交出了很難看的成績單,防禦率 6.94 和對手打擊率 .294。這個 33 歲的左投手生涯 562.1 局的投球裡投出 453 個三振和 140 次的保送。

John Smoltz -- Braves Journal

原文網址:Braves Journal

Year Ag   W   L   ERA   G  GS   IP    H    R  ER  HR  BB  SO   H9   W9   K9  WHIP
1988 21 2 7 5.48 12 12 64 74 40 39 10 33 37 10.4 4.6 5.2 1.67
1989 22 12 11 2.94 29 29 208 160 79 68 15 72 168 6.9 3.1 7.3 1.12
1990 23 14 11 3.85 34 34 231 206 109 99 20 90 170 8.0 3.5 6.6 1.28
1991 24 14 13 3.80 36 36 230 206 101 97 16 77 148 8.1 3.0 5.8 1.23
1992 25 15 12 2.85 35 35 247 206 90 78 17 80 215 7.5 2.9 7.8 1.16
1993 26 15 11 3.62 35 35 244 208 104 98 23 100 208 7.7 3.7 7.7 1.27
1994 27 6 10 4.14 21 21 135 120 69 62 15 48 113 8.0 3.2 7.6 1.25
1995 28 12 7 3.18 29 29 193 166 76 68 15 72 193 7.8 3.4 9.0 1.24
1996 29 24 8 2.94 35 35 254 199 93 83 19 55 276 7.1 2.0 9.8 1.00
1997 30 15 12 3.02 35 35 256 234 97 86 21 63 241 8.2 2.2 8.5 1.16
1998 31 17 3 2.90 26 26 168 145 58 54 10 44 173 7.8 2.4 9.3 1.13
1999 32 11 8 3.19 29 29 186 168 70 66 14 40 156 8.1 1.9 7.5 1.12
2001 34 3 3 3.36 36 5 59 53 24 22 7 10 57 8.1 1.5 8.7 1.07
2002 35 3 2 3.25 75 0 80 59 30 29 4 24 85 6.6 2.7 9.5 1.03
2003 36 0 2 1.12 62 0 64 48 9 8 2 8 73 6.7 1.1 10.2 0.87
2004 37 0 1 2.76 73 0 82 75 25 25 8 13 85 8.3 1.4 9.4 1.08
完全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事。歷史上是有幾次從救援投手再轉回先發投手的例子,但是從來沒有發生在像 Smoltz 這種年紀而且這麼有成就的的投手身上。

Smoltz 目前在生涯救援點數上排名第 55 名。在他前面的投手中,曾經嘗試過要轉回先發的有 Randy Myers、Rick Aguilera、Goose Gossage、Dave Righetti、Hoyt Wilhelm 和 Danny Graves。這當中唯一成功的是 Wilhelm,但是基於幾個原因,他們兩個並不適合拿來比較。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些投手也都沒有像 Smoltz 一樣有過長期而且成功的先發投手生涯。Aguilera 曾經在嘗試的十年前當過先發投手,大概是平均水準的投手。Righetti 在則當過約兩年半的先發投手,算是還不錯的投手,但是那是在他嘗試轉任先發投手之前約十年的事了,而且身為一個救援投手,他投得不算很棒。剩下的都是一進入大聯盟就擔任救援投手,甚至是從小聯盟時期就開始。這些共通點是他們都是嘗試在一個開始走下坡的選手身上多得到一些東西。John 是已經老了,但是上一季的比賽裡並沒有看出什麼走下坡的跡象,而且他距離擔任上等先發投手的時間也只有五年而已。

我想如果 John 保持健康的話,即使沒辦法像擔任後援投手一樣宰制對手,也會投得不錯。一般猜測勇士隊會 Pedro Martinez 的使用方式用在 Smoltz 身上,也就是一場球投六局或是 100 球,然後讓他得到多一點休息時間。如果 Hudson 健康狀況良好的話,這也許是做得到的,因為他很耐操,可以投很多局數。我不知道 Smoltz 會怎麼面對這個情況,因為他的生涯裡他總是投很多的局數,而且習慣於先發時投到接近比賽結束的時候(他在現役投手中的完投次數排名第十)。他有時候有點頑固,不過我想他們需要對他做一些強硬的限制,而且不是只有在球季一開始的時候,而是整個球季都保持如此。

如一般人所預料的,Smoltz 在球團歷史中的很多排行榜中佔有一席之地。他的勝投數是 163,排名第七;第六名是 Burdette 的 179 勝。出賽場次落後給Niekro 和 Spahn;救援數排名第一,局數第五(遠遠落後給第四名的 Glavine)。三振數第三,而他如果能健康的投完一季,就會超過 Spahn 而名列第二。他可能得健康的投完三季才有辦法追過 Knucksie(Niekro)爬到第一。先發次數排名第六,預計很快可以超過 Maddux。他也列名在一些負面的排名上,對於一個像他投了那麼多的投手來說是可以預料的。

John Smoltz Statistics-Baseball-Reference.com